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谈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与…
关于影响跨文化广告传播…
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
关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关于从《所罗门之歌》中…
关于歇后语的文化信息传…
关于浑源方言詈词文化信…
关于《庄子·说剑篇》透…
毛泽东同志关于以谦虚之…
关于出走与回归:西方马…
最新热门    
 
关于“编码码理论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与发展

时间:2010-12-26 13:14:46  来源:不详
,传播者想要传播“由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等元素构成的灵物”,受传者却理解为“《圣经》中的魔兽”,传播者编的符码是“龙”.受传者解的符码是“dragon”。编码——解码过程出现断裂.这种断裂造成“龙”被妖魔化为《圣经》中的魔兽。
  二、翻译中的二度编码理论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焦点在于被早期翻译者画上等号的两个符号“龙”和“dragon”,其所指涉的对象并不相同,由此造成东西方对符号的解释出现很大的差距。美国符号学先驱皮尔士认为.“构成符号的要素有三:一是代表事务的符号(形式),二是被符号指涉的对象(指称),三是对符号的解释(意义)。”中文符号“龙”的指涉对象是中华文化中独有的一种虚构生物,并象征中华民族,具有图腾功能。英文符号“dragon”的指涉对象是《圣经》中的一头魔兽,因其具有对邪恶势力的象征功能,常常成为电影、漫画中被斩杀的对象。中文符号“龙”和英文符号“dragon”形式不同,指称不同.意义更是南辕北辙。把二者画上等号完全是早期翻译者的拉郎配。
  根据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意义生产依靠于诠释的实践,而诠释又靠我们积极使用符码——编码。将事物编入符码——以及靠另一端的人们对意义进行翻译或解码来维持。”在跨文化传播中,由于符号之间需要翻译,原先由“编码——解码”构成的传播过程被扩展为由“二度编码”,即“(传播者)编码——解码(翻译者)编码——(受传者)锯码”构成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传播链条延长,另一端的人们对意义的解码有可能因“二度编码”的介入而产生误读,比如中文符号“龙”经过二度编码变为“dragon”,就会被受传者解码为《圣经》中的魔兽。
  赵心树、李聪认为:“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外文符号、中文符号、指称对象这三者之间存在一个‘唯一正确’的组合,这个组合可以也只能从字典里找到。”由于“龙”在字典里是“dragon”,于是“龙舟”成了“dragon boat”,“小龙女”成了“littledragon girl”,“龙的传人”成了“descen—dantsofthedragon”,但由于“dragon”还有“魔鬼”和“悍妇、泼妇”的意思,于是“龙舟”经过二度编码变为“dragon boat”,受传者解码后的意义成了“魔鬼船”.“小龙女”经过“littledragongirl”其意义被解码成了“小泼妇”,“龙的传人”成了“魔鬼的子孙”。由于中文符号“龙”和英文符号“dragon”的指称对象不同,在跨文化传播中,“龙”和“龙的传人”被彻底误解。
  “二度编码”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存在为我们解决“龙”的英译名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那就是从“二度编码”人手。上海外国语大学吴友福教授的“弃龙”,其实并不是要抛弃中文符号“龙”,也不是要抛弃中文符号“龙”的指称对象,更不是要抛弃中文符号“龙”的深层象征意义——中华民族的图腾,而是要抛弃中文符号“龙”在西方世界引起的形象联想。笔者以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符号形式与符号指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改变“龙”与《圣经》中的魔兽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同一文化圈中.改变符号形式与符号指称之间对应关系的难度很大.比如硬性规定将中文符号“龙”与“狮”之间的指称对象互换,看到中文符号“龙”,我们需要联想到“一种勇猛的四足动物”,看到汉字“狮”,我们需要联想到“一种具有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的虚构灵物”.这种改变成本太大且没有必要。而在跨文化传播中,符号形式与符号指称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容易改变,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