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关于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
关于现代广告传播中受众…
中国人直系祖先在本土 …
中国书展在尼泊尔盛大开…
试析中国现代设计思想之…
林语堂中国文化观的建构…
关于云南省文化的视觉文…
关于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
关于文化传播对德育的影…
关于文化传播学视域下的…
最新热门    
 
关于中国文化转型的路径分析

时间:2011-01-03 13:47:54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文化演进;公民文化;文化立法
  论文摘要:中国文化演进的方向既是历史的延续,又是文化的创新。要实现文化的创新就要培养政府和民众健康的文化心理,培育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社会和公民文化,利用现代技术,发展文化产业,保护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把文化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一、中国文化演进的脉络与走势
    中国文化五千年来在东亚地区始终是先进文化和主流文化,中国人始终认为自己的礼乐教化是天下最优秀的文化,具有强烈的优越感。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形成了中国礼乐兴盛、四周来朝、儒家独尊的局面。然而,欧洲在14至16世纪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理论体系,科学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的文化体系,自由、民主和博爱精神与法制相结合的市民文化,彻底摧毁了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学的统治。工业革命后,建立在工业社会基础上的自由民主的西方文化伴随着殖民者的炮舰而传人中国。中西文化矛盾的实质是农业文化与工业文化之间的冲突,是君权神授个性泯灭与自由民主平等观念之间的冲突。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纲领,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实现了对封建文化批判的同时,也停止了向西方学习及对外文化的交流。用政治标准代替艺术标准,把文化当做思想武器和革命的工具。为了捍卫理想的纯洁性,自我封闭,自我崇拜,反对与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交流,用绝对真理的标准对其他文化体系进行批判和抵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在文化建设中,强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三个面向既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又是对中国文化转型的本质要求,一方面它要继续完成铲除封建文化产生的土壤,消除狭隘的民族文化自尊、自大心理,根除机械的、教条的理想主义,另一方面它要吸收现代科学、民主和个性的主流文化,构建以科学理性、自由平等和民主为核心的、开放的文化体系,实现文化体系向科学的、民主的、大众的方向转移,实现文化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二、培养政府和民众的健康的、开放的文化心理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千百年的心血结晶,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深沉的民族智慧和无可限量的创造才能。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振兴和独立,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优长,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才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不断繁荣。无数历史经验也证明,任何故步自封的文化最终都会走向衰亡,只有善于从外界不断汲取优秀文化养分的民族,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培养开放的文化心理就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既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作为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纽带,一旦丧失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则会导致民族文化乃至整个民族的衰亡,又要认识到只有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使全世界的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待外来优秀文化,我们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要有高瞻远瞩的水准和眼光,在发展中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在现代中国,学习和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有两大障碍。一是民族文化的优越感,以及近代形成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两者貌似爱国、自尊,其实都是封闭意识的极端化表现。二是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