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论魏了翁对实现蜀学义…
浅试论学员创新意识与创…
试论师生文化冲突视域下…
试论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
试论文化视域下的西部地…
试论《增广贤文》的文化…
试论《增广贤文》的文化…
试论《增广贤文》的文化…
试论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
试论薛宝钗受当代青年青…
最新热门    
 
试论校报应在文化名校工程建设中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时间:2012-11-22 12:08:21  来源:不详
满的,就会让人感觉拥挤透不过气,自然没有美感。因此在编排版面时,不能把留下适当的空白视为浪费,而是一种有力的编排手段。编者需要适当控制稿件字数,留一些空白部分,使人感到开朗、舒畅,产生一种审美快感。 

 三、采编人员变身“文化人” 
  为了使校报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校报的采编人员必须自身具有博学、开放的文化素养,否则很难办出一份好的报纸。 
  (一)博学多才。校报的记者和编辑都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知识修养和职业素质。所谓政治素养,并非把报纸办成领导“传话筒”,而是既要坚定不移贯彻学校党委意图,又要贴近师生读者,把导向性、指导性、权威性和新闻性、可读性、群众性有机结合。所谓知识修养,不一定要求记者和编辑“通晓天下事”,而是起码做到不说外行话、不犯常识性错误,又能在一定深度和高度上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所谓职业素质,就是不仅要在工作上严和细,还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有一种以苦为乐的精神。 
  (二)开放办报。校报不仅要报道校园内发生的新闻,而且要报道国内、国际上发生的、师生热切关注的重大新闻,应该围绕校内外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新闻策划,下大力气开掘报道深度,拓宽报道角度,搞活报道形式。2009年,长江大学三位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件发生后,283期《湖州师范学院报》3版以《用青春筑起无字丰碑——我校师生热议长江大学学生舍己救人义举》为题,整版报道师生的价值观,挖掘出本校学生勇救落水儿童的先进典型,还配发了短评《救命,无需争议》,赢得了师生的好评。校报还应该动员和组织学校各单位、师生员工、校友和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办报,设置回音壁、编读往来等栏目,缩短报纸和读者的距离,让校报成为读者思想激荡、观念交流的园地。 

  (三)以质求胜。要彻底摆脱校报只是“内部资料”的传统观念——时而转载一些领导讲话,时而刊登一些政策文件,应该以社会专业报纸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读者能真正感受领略学校的真实风采。因此,要积极借鉴社会优秀媒体的成功经验,力求在选题、写作、内容把关等环节都做到最优,建立高效率的校报工作机制,以质量为第一抓手,实现报纸的创新。 
  四、师生员工烙上“文化印” 
  按照以上三点来办,校报将在文化名校工程建设中发挥不小的育人功能,从而使报纸的读者——师生员工身上烙上“文化印”。 
  (一)引领价值观。大学校园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文化世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对师生员工,特别是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呈现健康向上的态势,但也有不少学生有拜金或者急功近利的倾向。校报作为学校舆论中心,有责任解决大学生由于多元文化交流、思想教育和社会现实反差等原因造成的价值观的困惑,正确把握社会价值导向,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价值理想。 
  (二)引导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校报要借助“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优秀的作品”,发挥自身优势,在舆论和宣传上弘扬主旋律,守卫意识形态阵地,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倡导热爱祖国、热爱党、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和爱学习、爱劳动、勤俭节约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建设具有学校自身特色、格调高雅、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陈德喜.全面强化内涵建设 着力打造特色大学 为实现学校科学发展新目标而努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