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罗尔纲的回忆和胡适的日
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供稿
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50周
最新热门    
 
罗尔纲:忠王李秀成投降实为苦肉缓兵之计

时间:2009-10-10 11:05:14  来源:不详
去,就是由于“屡胜而骄”的缘故。现在攻陷天京了,“耳中所闻,无非吉语,纸上所见,无非谀词”,他更骄盈得不得了。他在两军相对时由于骄盈还打大败仗,而况这时已把李秀成捉到,根本不再把李秀成放在眼里。因此,他把李秀成的深谋秘计,看成是“反复重沓,献谀乞怜,无非图延旦夕之一命”,这就不能不使自己失却了警惕性。第二、曾国藩早做了百万太平军同时“归降”的大梦,所以李秀成的“招齐章程”,正迎合着他的梦想。第三、曾国藩是一个喜谀易受骗的人,李秀成在自传中满纸对他恭维,那些糖衣炮弹,恰恰是打中他的要害而使他受了骗。第四、曾国藩不知用奇谋,所以他遇到专以智取的李秀成跟他暗中斗智的时候,便不能不败于李秀成之手。第五、曾国藩性钝见事迟,到他发觉时,已经来不及了。

再说客观原因。第一、曾国藩与清朝皇帝存在着严重的矛盾,他在攻陷天京之后,就把应付皇帝提到第一位,而对首都已经倾覆的太平天国军事就存有早日了结的想望。李秀成的“招齐章程”正符合他的想望,因此,就使他中了李秀成的计。第二、曾国藩的军队,盛暑鏖战,攻陷了天京,又把天京抢光,发了大财,兵将都不愿意作战,作为统帅的曾国藩就不能不迁就他们。因此,曾国藩听了李秀成说的幼天王定然被杀和湖州、广德军队不攻自遁的话就容易入耳,从而就中了计。

总之,主观原因使曾国藩不知道李秀成是用计,客观原因又使曾国藩不得不中了李秀成的计。

(二)曾国藩怎样中计?

曾国藩信了李秀成说幼天王“定言(然)被杀矣”,他没有派兵去广德、湖州追击。他信了李秀成说广德、湖州军队即可不攻自遁,他不但没有派兵前去会攻和截断入江西的路,而且要把正在向广德、湖州进攻的李鸿章军队调去皖北。他还认为李秀成“招齐”的话可采,向皇帝和有关方面初步提出。曾国潘是全部中了李秀成的计。

先说曾国藩中李秀成掩护幼天王的计。曾国藩于阴历七月初六日杀害了李秀成,第二天,就照李秀成的话报告皇帝,说幼天王“必死于乱军,当无疑义”。七月初九日曾国藩始接到幼天王入广德州的情报。他在当天写信给他的儿子曾纪泽说:“伪幼主有逃至广德之说,不知确否?”他对情报采取怀疑的态度。先是七月初六日,左宗棠把幼天王到广德入湖州的消息向皇帝奏报。七月十四日清廷接曾国藩奏报,以为幼天王已死,举朝铺张扬厉,正议上两宫皇太后徽号,要颁诏宣告天下,举行大典。第二天,左宗棠奏报到,知幼天王实未死,已到湖州,十分着急,立刻取消大典,并以六百里谕令钦差大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棠、督办江西皖南军务杨岳斌、江苏巡抚李鸿章、江西巡抚沈葆桢等,将幼天王等悉数歼除,不准旁窜皖南,以为江西后路之患。七月二十五日曾国藩在从南京回安庆的船上接到这道谕旨。他对皇帝命令他将防范不力的员弁从重参办及向皇帝报告幼天王到湖州消息的左宗棠都感到气愤。七月二十九日,他奏复皇帝还不相信幼天王尚存,认为还要等待访查明白。而他对向皇帝奏报消息的左宗棠则认为是故意倾陷他,因此,他在奏章中极力痛诋左宗棠。但是,事实不待访查,而幼天王已经到了江西,举国都知了。于是曾国藩老羞成怒,从此与左宗棠绝了交。关于这一件事,据曾国藩门生薛福成说:“世之议者于曾、左隙末之事,往往右左而左曾。”当时反动统治舆论为什么帮助左宗棠而反对曾国藩呢?就因为曾国藩中了李秀成的计,认为幼天王已死,没有向广德、湖州追击幼天王。

次说曾国藩中李秀成掩护广德、湖州军队向江西进军的计。广德东达湖州,西通东坝,北接建平,乃当时安徽、浙江、江苏三省枢纽,为太平军来往要道。曾国藩早已知道广德的重要。当时军事形势是,太平天国已不能再守苏、浙,必须转移江西、湖北,而清朝则必须在苏、浙地区消灭太平军,不使入江西过湖北。李鸿章同治二年十二月初七日复吴仲仙漕帅说:“金陵、杭州如即收复,上窜江、楚,亦成不了之局。廷议可暂缓克复金陵,而必欲聚歼悍族,识虑甚远,恐力量终不及耳。”清廷这一个对策确实十分狠毒。李鸿章所论不是患湖州太平军不他去,而是“且正要遮其他窜,防其溃决”,正是对清廷这一对策作了说明。曾国藩在攻陷天京前两个月复恽次山中丞信说:“浙江之‘贼’窜皖南者,仍络绎于徽、歙、婺、绩之间;窜江西者,已蔓延于广、玉、弋、贵一带。将来湖州果克,冲出之‘贼’,舍江以外,亦复别无去路,为患方长。”据此,曾国藩又不是不明了湖州太平军必将向江西转移,与太平军入江西后发展的形势的。早在同治三年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