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梁武帝萧衍的菩萨梦:走
梁武帝萧衍的菩萨梦:走
晋武帝司马炎传位兄弟司
汉武帝不经意改写欧洲史
司马迁怎样记汉武帝?(图
汉武帝独尊儒术背后是赤
晋武帝传位傻太子之谜(
光武帝与阴丽华:辗转在
汉光武帝原陵:严重违背
晋武帝时期的钻石王老五
最新热门    
 
光武帝何以要舍近求远罢退功臣起用文吏?

时间:2009-10-28 10:57:32  来源::《历史研究》1995年第2期
相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后汉书》卷三六《郑兴传》:建武七年三月,郑兴因日食上疏云:“今公卿大夫多举渔阳太守郭可大司空者,而不以时定,道路流言,咸曰‘朝廷欲用功臣’,功臣用则人位谬矣。”郭经历已见上述,可知其不在功臣之列。郑兴及“公卿大夫”们也正是将郭视为文吏,而推举他做大司空的。回顾光武称帝之初,选官以军功为本位。功臣王梁任大司空,并未遇到任何阻力。但到此时,“朝廷欲用功臣”,已经成了引起广泛非议的反常之举。郑兴敢于公开提出“功臣用则人位谬”的观点,因为这是世人普遍认可的原则。

另一方面,功臣任职虽限定为武官,他们在社会上的尊显地位却未见动摇。大司空王梁、大司徒邓禹免官后不久即被重新起用:王梁任中郎将,行执金吾事,建武三年迁前将军,邓禹同年拜右将军。他们尽管未能恢复原职,但新任军职的位次仍然不低。而原已出任武官的功臣,如大司马吴汉、骠骑大将军景丹、建威大将军耿、虎牙大将军盖延、建义大将军朱祜、大将军杜茂,职位均无变动;执金吾贾复改任左将军,亦属平迁;强弩将军陈俊加大将军,行大将军事岑彭拜征南大将军,杂号将军冯异迁征西大将军,偏将军祭遵迁征虏将军,护军都尉马成迁扬武将军,骑都尉臧宫、王霸、刘隆、马武迁辅威、讨虏、诛虏、捕虏诸色将军,则皆在晋升之列。

更重要的是,东汉初期封爵主要以军功为依据。建武二年的一次分封,“封功臣皆为列侯”,事见上引《后汉书·光武帝纪》。此后,功臣们长期担任武职,仍在不断积累军功,并且凭借军功保留其爵邑。虽有个别功臣以过失遭贬,但就整体而言,功臣的社会地位无疑是高于文吏的。光武使文吏功臣分流、文官武官分途的变革,最终能够顺利推进,这也许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建武年间文官、武官分途,而武官地位一度高居文官之上,于当时朝仪中亦有所体现。上引《史记·叔孙通传》:高帝的岁首大朝,武官东向,文官西向。汉代尚右,东向为尊,说详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二三“尚右”,及卷三五“进见东向”条。东汉朝会时百官如何排列,未见文献记载,然据《后汉书·邓禹传》云:“显宗即位,以禹光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按明帝特意用“进见东向”以示对邓禹的“尊宠”,说明按照惯例太傅进见时并非东向。进而对比西汉初年朝岁“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向”之旧仪,我怀疑光武时朝班次序乃是仿效前代:太傅为首的中央文官(太傅缺省时则以司徒为首),依旧“陈东方,西向”。也即是说,以功臣为主体的武官序列,朝会时处在比文官更为尊贵的位置。

建武十二年(36年),东汉帝国实现了大一统,功臣与文吏在政权结构中的原有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动。两汉之际连绵不绝的大规模战争结束后,功臣们丧失了赖以发挥其关键作用的军事舞台。光武因势利导,“退功臣而进文吏”。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通过改革将军制度,剥夺多数功臣的武官身分。一般说,建武前期功臣拜将军者,不论其是否真正参与军事活动,均可长期带职领兵,如《贾复传》所谓“拥众京师”。建武十三年贾复、邓禹及耿免去将军官后,陆续又有许多功臣被削除军职。《续汉书·百官志》“将军”条称“事讫皆罢”,严格地讲,应是建武后期施行的一项新制。

功臣罢官后,多以列侯奉朝请,或加位特进。尽管他们社会地位仍然很高,但是参预国政的机会却是微乎其微了。《后汉书·贾复传》载建武后期事云:“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除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及胶东侯贾复外,其他众多功臣的议政权业已不复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吴汉。如前所述,北人吴汉是建武朝头号功臣,他所担任的大司马一职又是当时最高武职。与耿诸将不同,吴汉在全国统一后并未被免官,直到建武二十年(44年)死于大司马任上。但据《艺文类聚》卷四七后汉杜笃《大司马吴汉诔》云:“勋业既崇,持盈守虚,功成即退,挹而损诸”。祝总斌先生谓其中“功成即退”一句确有所指,认为吴汉最晚在建武十八年(42年)已经隐退。由此可见,即使像吴汉这样功勋卓著的人物,也不免要被排挤出东汉权力中枢。至于其他少数继续充任武职的功臣,更是无由介入国家军政大事了。如《北堂书钞》卷五四注引《汉官仪》曰:“执金吾……中兴以来,但专徼循,不预国政。”武官专掌兵事而“不预国政”,其政治地位的下降是显见的。

综合上述,建武十三年以后,光武“退功臣而进文吏”,主要表现为退武官而进文官。到建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