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代湖南首富朱昌琳 竟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清代官场多有“潜伏”者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的碑文
揭秘:清代曾有一次流产
清代性文化的严酷控制
清代雍正朝的文字狱和“
再观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
日美学者关于清代民事审
清代漕运史研究回顾
最新热门    
 
清代前期的文化发展与文化政策之得失

时间:2007-3-9 17:09:13  来源:不详
尼教等多教并存,造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特别是道教和佛教盛行的强烈影响,对于唐诗的繁荣作用巨大。诗仙李白那种上天入地的奇诡想象,便得益于道教;而王维、孟浩然诗那浓浓的禅意,则受惠于佛教。佛教特别是禅宗,能增强诗人心灵感受和体验沉潜的深度,格外有助于提高诗歌的意境。一部《全唐诗》,据研究,所收1/10的诗作均与佛教有关。这些条件都是后代所不完全具备的。 

后代的诗歌之所以难及唐诗,也与所谓“盛极难继”的文艺规律有关。后人对巍峨的唐诗“高山”,往往愿意绕道而行,另蹊径,所以才会出现“宋词”、“元”和“明清小说”各领风骚之势。另外,若从诗歌发展的约因素来看,清代由于乾嘉考据学盛行,社会上尚“学”之习盖过尚“文”之风,一流人才大多沉潜学问,理性有,诗情不足,这也多少影响清代诗歌创作的水平。从前所提到的赵翼之诗中,我们也能够窥见一点此类信息。实际上,四说中的“肌理说”,便深深地打上重视理性的乾嘉考据学的烙印。它强调“考订训诂之事与词章之事未可判为二途”,写诗重要的不在于字词表,而在于诗人的内在学问,认为没有学问根本写不出好诗来。乾嘉时期的四库馆臣、著名的学者文人和书法翁方纲,乃是“肌理说”最为著名的代表。 

“格调说”最有影响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则为乾隆时代的大臣德潜。他主张写诗要“温柔敦厚”、“怨而不怒”、“一归于中正平和”,这完全符传统的诗教,因而曾是当时诗坛的正统派。乾隆皇帝就很喜欢德潜的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