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晚清学子赶考凑路费 沿
建国初我国实施过多少超
为何晚清反教豪强率400
田纪云:对外开放是怎样
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的晚
晚清第一次官商合作的失
“明清对话:鼎革与变迁
晚清出国人员怎样剃头?
寻找张之洞:晚清名臣墓
晚清民国时代的大学军训
最新热门    
 
晚清对外开放思想述论

时间:2007-3-9 17:20:54  来源:不详
注:洪仁玕:《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印书》(下),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5月第一版,第680页。)并主张设专利以鼓励这样的发明创造。稍后的冯桂芬也举例说,“西人见用地动新术,与天行密合,是可资以授时”。“百龙搜沙之器”,“是可资以行水”。“又如农具、织具,工具,百工所需,多用机轮,用力少而成功多,是可资以治生。其它凡有益于国计民生者皆是,奇技*巧不如焉。”(注: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第210页。)与此相仿,热衷于“借用洋器洋法”的李鸿章上奏呼吁,“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气学数门,此皆有切于生日用军器制作之原”,(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4月第一版,第53页。)宜于海防省份设立洋学局,延请西人传授。薛福成说:“西洋各国,工艺日精,制造日宏,其术在使人获质良价廉之益,而自享流货财聚之效,彼此交便,理无不顺。所以能致此者,恃机器为之用也。有机器,则人力不能造者机器能造之,十人百人之力所仅能造者,一人之力能造之。夫以一人兼百人之工,则所成之物必多矣。”(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4月第一版,第389页。)郑观应指出:“今彼之所谓天学者,以天文为纲,而一切算法、历法、电学、光学诸艺,皆由天学以推至其极者也。所谓地学者,以地舆为纲,而一切测量、经纬、种植、车舟、兵阵诸艺,皆由以学以推至其极也。所谓人学者,以方言文字为纲,而一切政教、刑法、食货、制造、商贾、工技诸艺,皆由人学以推至其极也。皆有益于国计民生,非奇技*巧之谓也。”(注:郑观应:《盛世危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第73~74页。)从这些论述看来,这些有识之士对西方科学技术的认识,已不限于船坚炮利的范围,已从“器”“技”层次进到学理层次,即“西学”层次。他们不但懂得科学技术军事上的效用,而且也认识到科学技术“有益于国计民生”,并试图从发展生产的角度来观察、评估和汲取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了。 

不止于此。在这一阶段,先进的人们还把前一阶段“师夷长技”说所隐含着的中西文化局部比较的课题向前推进了一步,从总体上正面提出和回答了在对外开放中如何处理中西文化的关系问题。冯桂芬在《采西学议》中说:“夫学问者,经济所从出也。太史公论治曰:‘法后王(本荀子)为其近已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愚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诸国同时并域,独能自致强,岂非相类而易行之尤大彰明较著者?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注:冯桂芬:《校分庐抗议》,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