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民国时陈济棠割据下广东
清末肃亲王善耆与川岛浪
英雄美人:清末状元外交
清末革命军与清军战斗老
中国第一个红十字会的来
百年前的中国:美地理杂
清末震动山东的大案:潍
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
清晰地再现清末民初的风
论清末的经济法规
最新热门    
 
清末广东对外交涉体制之演变

时间:2007-3-9 17:22:21  来源:不详
时又特别说明只是将寻常事件交其办理,遇有紧急事件仍需亲自处理。因此,广东纷繁的对外交涉的办理体制问题仍未得到解决。1886年7月, 张之洞决定在总督衙门附近设立一个“办理洋务处”。广东布政使、按察使、盐运使、督粮道为办理洋务处的“总办”,在此四司道之下,设专职人员办事。其具体组成为:提调(广州知府蔡锡勇)、德文翻译(辜鸿铭,员外郎衔)、法文翻译(通判张懋德)、英文翻译(布里向、邝其照)、办事委员(署虎门同知试用通判王存善、试用通判许如驷、候补知县王秉恩)。此外,该处还选择通悉洋情、熟谙条约、素行端谨者稽核文案、编录密件,听候差委,并作为将来之洋务人才加以培养造就。这样就第一次组成了一个专办洋务的机构。其职责为荟集中外条约、档案、图籍,以备查核而资讲求;妥为办理总督交办之事;外国领事求见总督,一般由运司接见转达,但若领事不愿与运司商讨事务,则由司道临时酌委办理洋务处人员与之辩论,再见总督决定是否亲自接见;外国副领事、翻译等人员,由该处提调以下人员相机酬对;向总督禀请核示各项交涉事务;不得径自向外国领事行文;等等。〔16〕

办理洋务处的设立是广东对外交涉体制渐趋稳定的开端和标志。虽然它还只是隶属于总督衙门的办事班子,但毕竟是一个常设的机构,并一直保存到宣统年间。不过到了光绪末年,它在名称和人员方面都有一些变动。

首先是其名称变为“洋务处”,比“办理洋务处”更接近于一个正式机构。其次是洋务处的主要成员,其官阶高于张之洞时代的提调(知府)。如1906年10月前英国驻粤领事干涉广东铸币,“特派香港汇丰银行总理人来省会议停铸。经洋务处温道等辩论驳覆。”〔17〕温道即温宗尧,其身份是分省试用道。虽然两广总督袁树勋的札文中说洋务处“向系附设,既未刊关防,亦未有总会办名目,”〔18〕但当时的报道却称温宗尧为“洋务总办”。洋务处又称“洋务局”,或“粤东洋务局”,其成员一般称为“洋务委员”。

清末各省纷纷将洋务局之类的交涉机构改称“交涉局”。 1909 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