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王学典语境、*与历史:
义和团运动的近代思想启
义和团 刀枪不入“之谜
义和团的悲剧
义和团战争的起源——跨
真的历史向我们走来-5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时期社会心理
清政府与义和团运动待 
论义和拳运动的社会成因
最新热门    
 
论义和团时期英国的对华政策

时间:2007-3-9 17:27:35  来源:不详
>

七月,天津陷落,这时在津联军总数已达三万余人,列强们都感到为保证“在中国领土内的统一行动”,有必要把“所有这些特遣部队的总的统帅权和指挥权集中在某一个人手中”(《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第136页。)。很明显,谁能争得联军统帅一职,谁就能增强自己在联军中的地位和影响。各国都觊觎这一宝座,英国力图把这一职务抓到自己手中,英国政府声称“它不愿看见它的军队受外国军队指挥”(《德国外交部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第二册,第48页。)。英军总司令吴尔斯来跃跃欲试,表示愿意亲自出马担当这一职务。英国这一企图遭到俄、法的抵制,德、意、奥等国也在暗中支持沙俄而反对英国人担任联军统帅,英国看到由自己出任统帅已是无望,便串通美、日全力阻挠俄国担任此职,由于英俄两国相持不下,互不让步,使联军总司令的职务落到了德国人手里。

列强在联合进行武装干涉的过程中,都企图乘机掠夺中国,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英国更视此为扩张其在华北势力的大好机会。因此对联军的军事行动表现得特别积极。八月,联军攻陷北京之后,沙俄出于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乘联军立足未稳,提出自北京撤军的建议,这自然遭到英国的强烈反对,它第一个跳出来对沙俄大加抨击,认为它这样做是想用对中国的“同情”来换取“在满洲的自由行动权”(《远东国际关系史》第461页。)。910,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正式通知俄国政府:“女王陛下政府不拟预告将所应采取的方针,但认为自北京撤出英军的适当时机尚未到来。”(《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第212页。)并且声称:即使其他国家撤兵,自己不但会“仍旧留兵北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