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吴殿英与辛亥武昌首义
“辛亥革命”时的起义军
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
清末商会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中的反帝、民主
常书红 辛亥革命前后满
王继平论辛亥革命时期的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
前所未有的民变高峰——
港澳台与辛亥革命
最新热门    
 
评辛亥革命时期的立宪派

时间:2007-3-9 17:44:11  来源:不详
功,对这两个方面都不应有所拔高或偏袒。

  

三、重新走向分裂

  

立宪派只是因为*上遭到排挤和疑忌,经济上蒙受巨大打击而与清廷决裂,才和革命派实行联合的。双方的联合,仅仅建立在反清的*基础上,而并非在民主共和国的目标上有了共同的语言。所以,联合并不意味着双方已经泯灭了彼此之间的分歧;而当清廷倾覆已是指顾可待时,两派的对立就又成为主要的倾向,其分歧集中在清王朝覆灭后究竟要建立什么样的政权。

  革命派虽然被迫对袁世凯妥协,但他们希望建立起一个真实的、有效率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让袁世凯仅拥有总统的名分,随处要受民主体制的约束。立宪派则与此相反。他们知道,人民向往民主共和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但基于自身同封建势力联系密切的原故,所以希望假民主共和之名,而让袁世凯行封建军阀官僚统治之实。

  这种分歧,在南京临时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即反映得很明显。

  还在临时政府成立之前,革命派就已有过“如袁世凯倾覆清廷,即举为大总统”的诺言。所以,孙中山于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不得不向袁世凯表示:“暂时承乏,虚位以待”。但在让位的问题上,除了以清帝退位为条件外,又提出两项足以箝制袁世凯的重要措施,嘱议和代表伍廷芳转达袁方,即:(1)“临时政府地点,须在南京”;(2)“孙总统须俟列国承认临时政府,国内改革成就,和平确立方行解职,袁世凯在孙总统解职以前,不得干与临时政府一切之事”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