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揭秘:央视女主播海霞与
钩沉:徽商子弟眼中的太
清末革命军与清军战斗老
晚清晋商与茶文化
明清徽商和谐精神解读
葛  涛照相与清末民初上
杨国安社会动荡与清代湖
祝碧衡论明清徽商在浙江
黄长义人口压力与清中叶
乐  正清末上海通商与社
最新热门    
 
徽商与清代状元

时间:2007-3-10 9:02:12  来源:不详
首先,徽商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谋求功名仕进,因而注意学习儒家文化。

在封建时代,传统的“四民之业,惟士为尊”的观念,一直是根深缔固的。在士、农、工、商中,商居四民之末。商人欲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入士人的行列,读书登第,弋取功名,甚至成为达官显宦。汪道昆有一段话,说得相当透彻,他说:“新都三贾一儒,要之文献国也。夫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夫人毕事儒不效,则驰儒而张贾。既而身飨其利矣,及为子孙计,宁驰贾而张儒。一张一驰,迭相为用。不万钟则千驷,犹之转毂相巡,岂其单厚然乎哉!”[12]这段话,绘出了当时商人们的心态与追求。

徽州商人采取了许多措施,资助和奖掖自己的子弟读书业儒。徽属各邑除府、县学及社学外,书院林立。仅歙县一地,“书院凡数十,以紫阳为大”[13]。其资金多来自徽商。如大盐商鲍志道便曾捐三千金修建紫阳书院、八千金修建山间书院。又按旧制,应试士子只能在本乡报考,不得冒籍。从明代起,徽商便不断努力,终于争取到了在侨寓地区应试的权力,即所谓“商籍”制度。据史载:“吴宪自新安来钱塘,初试额未有商籍,业鹾之家艰于原籍应试。宪因与同邑汪文演,力请台使(巡盐御史)设立商籍,上疏报可。至今岁科如民籍例,科第不绝。“[14]清同治年间,歙商还捐出12300缗巨资,在南京创建歙县试馆,作为士子参加乡试住留之所[15]。

在徽商的鼎力襄赞下,徽州科举及第之人甚众。当时流传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佳话。三殿撰是指: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状元黄轩,休宁人;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状元金榜,歙县人;乾隆四十年乙未科状元吴锡龄,休宁人。他们三人,是连科高中一甲一名进士。四翰林指同治十年辛未科的梁耀枢、郑成章、黄崇惺、汪运纶,他们同科获进士及第,几个人的住家,分布在一条风光秀丽的溪水之滨,相距仅十数里而已。再以歙县一地而论,据北京歙县会馆观光堂“题名榜”载,歙县本籍与寄籍之“官京朝、取科第”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