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没有相关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论陆世仪的经世理学

时间:2007-3-10 9:02:20  来源:不详
nbsp;   与土地所有制改革相适应,陆世仪主张改革田赋。他基于清初江南田赋过重之弊,力倡“设开中法”,说:“江南岁漕五百万石,若无良法救疗,此万世之病也。常思得一策,苟能循而行之,则三十年后,岁漕可已。其法莫若用洪永开中法,凡畿辅之地及山东西九边各塞,或募徽商,或召土著,或遣谪贪污官吏,给与闲田,永不起科,听其以意,号召乡人,有能垦至百顷者,或复其官,或荣其身,数年之间,边鄙充足。三十年间,漕运可已。此非落落难合之言。盖江南岁漕五百万石,其实以四倍运一倍,而到京之粮,又复拖欠,则朝廷所得无几。且又岁浚运河,清江厂岁造运船,又设漕运各官,其费无算,使有如刘晏者,通盘打算,以国与民之得失计,必大加惋惜也。”“计漕粮五百万石,费民间之力不啻什倍,若以垦田论之,亩出米一石,止须田五百万亩,今畿辅及各边可垦之田,岂止五百万亩已哉。若如前法,十年之后,畿辅米必贱,假如价在一两以内,则将天下应解漕粮地方,其米贵处先行折色一半,每石连耗及脚价止令输银一两以上。约照畿辅米价赢三之一,顺带至京,则江南之民,照平日兑价使费,每石已减三之一矣。又一二十年北米益多,价益贱,乃令天下漕粮悉行改折,每石连耗及脚价,止令输银一两,其江广米价本钱之处,更为量减,务使民间有三分减一之便,而朝廷则以民间所纳折色银两,每年仍籴米五百万石,实各仓米不缺额,且更可赢羡百余万金。盖米益贱,则银益有余也。迨三十年后,米粟充盈,足支数年,则所籴渐少,羡金益多,而又岁省运河船运官诸费。羡金又无算,此后或减民折,或捐民租,凡百善政,皆可举行。”15正是由于他出生于江苏太仓,深知清初江南漕运劳民伤财,费多效少,才提出“开中法”。此法在于通过免除赋税的方式,鼓励京津、山东、山西、安徽,乃至于各边塞的商人、土著、有罪戌边之官吏耕种荒地,开垦边塞,扩大粮食产量。这不仅使北方居高不下的米价下降,京畿地区粮食自给自足,同时使江南不必漕运,解决南粮北调所带来的艰辛。他的这些主张及措施,对于发展农业生产,稳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他还建议稳定赋额,“不必拘拘然增科加赋”,说:“凡田赋之法,最要简明直截,赋额一定,上下遵守,永世不易,故贪暴不敢挪移作弊。今之会计,或增或减,岁各不同,授之以作弊之柄,所谓教猱升木也。官吏安得不日贪?百姓安得不日困哉?”16由此陆世仪痛陈当时姑苏钱粮的三大困和四大弊,即“浮粮积害之困”、“水利壅塞之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