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代湖南首富朱昌琳 竟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古代科举舞弊常见 “罗
清代官场多有“潜伏”者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的碑文
揭秘:清代曾有一次流产
清代性文化的严酷控制
中国科举仕宦第一村:周
清代雍正朝的文字狱和“
再观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
最新热门    
 
清代科举与士子宿命论思想

时间:2007-3-10 9:02:24  来源:不详
。再如,清代后期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也是士人出身。他年少时成为广东花县文童,后来屡试不果,不能青一衿。道光二十三年他31岁最末一次参加乡试名落孙山后,气愤不平,在回乡途中高吟反诗曰:“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定乾坤。”回到家里,他尽将书籍掷在地上,悻悻然,愤愤然,破唇大叫道:“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士吧!”不宁唯是,天朝领袖人物中,自天王洪秀全以下,如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豫王胡以晃,文臣卢贤拔、曾剑扬、何震川,以及末期的干王洪仁玕,都是科场*之士。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定都南京后,果然立即大开文武科,招贤纳士。一方面为革命军笼络人才,一方面也是平心中之愤。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封建统治者所以有意地传播宿命论思想,宣扬科名皆由命定,显然是借此手段来缓和未第士子的不满情绪,消弭可能滋长的叛逆意识。

第三,封建时代社会教化的需要,劝人积德行善,以敦厚世道人心。

在封建社会,正统的儒学教育是按照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训育读书士子,希望他们成为“内圣外王”的经邦济世之才。当时,在社会宣传和民众教化方面,则十分流行因果报应等说教,劝人积德行善,以期改良世道人心。这些对读书士子自然也会发生很大影响,使他们相信修德获报,因而更加约束自己的言行,并积极参与兴办各种慈善事业。因果报应的说教充满了迷信色彩,但它的许多实际效果,与儒学教育的要求,是并行不悖的。在清人的笔记小说中,广泛记载着某某人施惠于民,本人或其后代科场获捷的故事。像钱泳《履园丛话》一书《科第》类,分有“种德”、“立品”、“孝感”、“求签”、“梦”等九目,以类辑事,主要是记叙与宣扬科举中的命相、风水、感应、因果报应等方面的内容。更有名的是同治年间阎湘蕙编辑的《国朝鼎甲征信录》一书,作者在“自序”中明明白白地说:“余素信因果,喜谈科名。而科名中及第三人,尤世所艳羡。膺是选者大半官公孤,为社稷重臣,推其所自,端由种德而来。闲尝披览载籍,见阴骘事之有关鼎甲者,辄事胪采。历年既久,摭拾遂多。……夫以科名劝人,似与董子正谊明道之旨未免稍异。然修德获报,昭昭不爽。吾知案头展阅,为善之心必有油然动而勃然兴者,则此编虽抄撮旧书,非敢自比著述,而于世道人心,未必无小补云。”[⑦]这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编纂者翻检辑录了约250种官私史籍及文集笔记,搜罗宏富,其中涉及清代一百一十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