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16世纪古代刑具在美国拍
上世纪中央领导人的首席
1918年造成数千万人死亡
王震:20世纪最伟大的“
奥运纪念钞暴涨180倍 专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
半个世纪以前故宫的改建
上世纪初的女子双侠 秋
米夫:上世纪三十年代王
老兵讲述战斗经历 血战
最新热门    
 
18世纪中美边疆问题比较研究

时间:2007-3-10 10:30:34  来源:不详
)难以横渡的“大瀛海”,成为中国人与外界隔绝的障碍。在北方“幕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9)戈壁沙漠,亚寒带原始森林严密地闭锁了人们的北行之路。西北,古人称其地“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10)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葱岭等雪峰横亘,“山路艰危,壁立千仞”,尽管有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但交通险阻,古人视为畏途。西南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可可西里山等山脉造成的地理障壁,更甚于其它地区。

    地理条件的独特性,对中国疆域的形成影响很大。在中国这个自然区域中各个社会集团的活动主要受到整体的影响和约束。在*上,表现为明显的内向性和要求统一的趋向,在疆域上,历代统治者都以这一自然区域作为其划定疆界的范围。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中曾深刻地剖析了地理环境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疆域形成的影响:“中国的地理条件,哺育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几十个民族,……这是因为:第一,汉族聚居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其地理条件的优越,生产的发展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并在物质上、生产技术上和文化方面影响着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因而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凝聚力。这种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凝聚力,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第二,在东、南濒海,北有沙漠,西和西南有高山的地理条件下,周边少数民族向内地发展比向外发展要容易得多,因而产生了一种自然的内向性。这种自然的内向性与上述自然凝聚力的结合,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各族间的联系的纽带。”(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也阐述了上述观点,他说:“东亚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界说,从地理上说是将亚洲一分为二的那片高山沙漠大屏障以东的地区……一个地区是亚洲腹地,尤其是蒙古、新疆和西藏,这些地方的游牧民族在历史上通过商业、战争和征服与中国居民有着难以分开的联系。”(12)。

    美国西部的地形则不能与中国边疆地区相提并论。阿巴拉契亚山脉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