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八次过关未断头:红军书
1949年前:西方文明与传
试论义和团运动与中国传
对清代商品经济的估计及
记 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
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序列
刘凤云明清城市的坊巷与
唐力行徽州方氏与社会变
李琳琦传统文化与徽商心
赵  毅  张明富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以无锡国专为中心

时间:2007-3-10 10:32:41  来源:不详
,“徽籍学者大量涌入江浙地区,造成了安徽书院的学术真空状态”,难以产生学术大师(注:参见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第478页。)。好不容易涌现出若干新 锐(如陈独秀、胡适),又都跑到北京兴风作浪去了。这样,二十年代中国,有资格也有能力代表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确实非江苏学人莫属。这就难怪南京学界自觉扮演主流之外“另一 种声音”的代表。当然,考虑到晚清以降学者们大都四处求学,转益多师,原籍不再是决定性因素,故这里更看重讲学者的居住地。
    一地学风与一地民风相勾连,无锡国专之得以成功,与当地士绅的财政支持,以及民间的 文化需求大有关系。有意讲学的“当世大儒”,非只唐文治一家;借私人讲学弘扬国粹的,也非只无锡国专一处。但只有无锡国专能够获得足够的本地生源,以及相对充裕的办学经费 。
    1926年,康有为在上海创办“研究天地人物之理,为天下国家之用”的天游学院,原本准 备办成正规大学,因经费无着,只好改在上海愚园路自家住宅设教。登报招生后,应者寥寥。好在“康圣人”豪气不减当年,做了非常精彩的自我辩解:“上海各大学人数动辄千百, 我院只有二三十人并不为少。耶苏有门徒十二人,尚有一匪徒在内。今其教遍于天下,岂在多乎。”(注:参见蒋贵麟《追忆天游学院》和任启圣《康有为晚年讲学及其逝世之经过》,夏晓虹编 :《追忆康有为》,第459~477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可此一时彼一时,康有为晚年处境,不要说无法比拟耶稣传教,与早年万木草堂讲学相比,也已不可同日而语。
    与康有为上海讲学之凄清截然相反,章太炎的苏州讲学则显得十分热闹。1935年9月,太炎 先生创办“以研究固有文化、造就国学人才为宗旨”的章氏国学讲习会(注:参见《章氏国学讲习会简章》,《章太炎年谱长编》,第960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 年。)。因有众多政界闻 人与学界名流捧场(注:学会的发起人朱希祖、钱玄同、黄侃、汪东、吴承仕、马裕藻、潘承弼等,以及赞助人 段祺瑞、宋哲元、马相伯、吴佩孚、李根源、冯玉祥、陈陶遗、黄炎培、蒋维乔等,均为政界闻人与学界名流,有很大的号召力。),加上诸门人充任讲师协助教学(注:如朱希祖、汪东、孙世扬、诸祖耿、潘承弼、沈延国、徐复等。),创办之初的章氏国学讲习会,可称得上“盛况空前”(注:参见沈延国《章太炎先生在苏州》和汤炳正《忆太炎先生》,二文均载陈平原等编《追 忆章太炎》,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可有一点不应该忘记,这笔数目不小的办学经费,乃蒋介石的“私人馈赠”。此“都下故人之情,有异官禄”,故不妨用以办学的万金(注:章太炎《与王宏先书》有云:“前月杪,丁君鼎丞又来致中央问疾之意,且以医药见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