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珍贵旧照再现甲午悲歌[
甲午战争:中国也输在外
甲午战争时竟然有中国民
甲午一战使日本鄙视中国
钩沉:方伯谦甲午海战临
日本 董狐 笔下的甲午战
试论直隶义和团运动三个
试论义和团运动与中国传
试论义和团时期的李鸿章
试论庚子北京义和团运动
最新热门    
 
试论甲午战争中的帝后党争

时间:2007-3-10 10:34:01  来源:不详
一八九四年七月二十五日,日军在丰岛海面无理偷袭中国运兵船只,接着又袭击驻守牙山的清军起,到一八九五年三、四月间,中日双方先后在平壤、黄海、辽东、威海等地发生激战,每次战役几乎都以清军失败而告结束。尽管这些战役中,曾涌现了象左宝贵、邓世昌那样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将领和许多对侵略者奋起作战的士兵。他们所进行的气壮山河的斗争,无疑是可歌可泣的,然而,英雄们的生命和热血却未能挽回战争之败局。究其失败原因,最根本的当然是腐朽透顶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列强之干涉,官吏之怯懦,军纪之腐败等等。而清政府上层的帝后党争及其结局,未尝不是导致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放以来,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论文不少,但对这一时期的帝后党争的研究却是一个薄弱环节。许多著作对于党争的性质及其影响,或避而不谈,或语焉未详。对于帝党在战争中的表现缺乏具体的分析,没有给予应有的肯定。有的稍稍为帝党说一两句好话,便赶紧声明,帝党也是统治阶级,是为了争权云云,以示划清界限。到了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这个问题简直成了禁区。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绝对化、公式化的理解,代替了对纷纭复杂、千差万别的历史现象作具体的分析,以简单地套用公式代替了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于是得出了帝党后党是一丘之貉的结论。更有甚者,认为光绪比慈禧更坏,要求对慈禧重新评价。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对长期以来人们对帝党的种种非难作一些具体分析,以便从中引出合乎历史事实的结论:

其一:“战争是帝党轰起来的。”这种说法历来就有。慈禧就认为光绪主战酿成了甲午之祸。奕□临死之前还指责翁同和主战,认为“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错者”(《戊戌变法》三,第381页);而“李鸿章之主和,原为国家之利益”(陈恭禄:《中国近代史》第372页)他们荒谬地要主战派承担战争的责任。而李鸿章主和“原属不得已之苦衷,力沮战端,终不见纳,致遭不幸”(《中日战争》五,第506页)。这其实是为后党投降行为涂粉抹脂的理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