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珍贵旧照再现甲午悲歌[
甲午战争:中国也输在外
甲午战争时竟然有中国民
甲午一战使日本鄙视中国
钩沉:方伯谦甲午海战临
日本 董狐 笔下的甲午战
试论直隶义和团运动三个
试论义和团运动与中国传
试论义和团时期的李鸿章
试论庚子北京义和团运动
最新热门    
 
试论甲午战争中的帝后党争

时间:2007-3-10 10:34:01  来源:不详
事实是,侵略朝鲜和中国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既定国策。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就在列强纵容支持之下,把侵略势力逐步深入朝鲜,下一步就要入侵中国。一八八七年日本制订了《征讨清国策》,跃跃欲试要对中国进行一场冒险战争。一八九○年日本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工人大批失业,农民生活贫困,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异常。日本政府为了摆脱困境,便决计发动侵华战争。加之帝国主义列强暗中支持,使日本更加野心勃勃。一八九四年日本驻美公使建野乡三在同美国副国务卿的谈话中,直言不讳地承认:“为了使日本国民的注意力从对国内现状的不满中转移出来,我们宁愿欢迎*战争。”(田保侨洁:《中日战争外交史》第264页)日本政府甚至训令驻朝公使大乌圭介:“促成中日之冲突,为今日之急务。为断行此事,可取任何手段”(陆奥宗光:《蹇蹇录》第57页)。可见,日本发动这场战争蓄谋已久,是其反动政策的必然结果,决非帝党所能轰起的。

面对如此险恶的局势,后党不做任何战斗准备,而寄希望于欧美列强的调停。李鸿章的头一招就是“以俄制倭”。俄国调停的幻想破灭之后,又转而乞求英国斡旋,而对前线防务漫无布置。李鸿章甚至指示前敌将领“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李文忠公全书·电稿》卷17第16页)。帝党坚决反对这种失败主义投降主义的指导方针。光绪再三责成李鸿章认真备战,反对临敌退缩,指出:“彼顿兵不动,我先行撤退,既嫌示弱,且将来进战,徒劳往返。”(《清德宗实录》第342卷第11页)

大量历史事实说明,以光绪为首的帝党,在侵略者兵临国门,国家和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考验的严重时刻,主张急治军旅,力挫敌锋,完全是无可非议的爱国行动。相反,慈禧、李鸿章之流畏敌如虎,妥协退让,把制止战争的希望寄托于帝国主义的善心,这只能助长侵略者的野心,加深中华民族的苦难。

其二:“帝党主战是为争权夺利。”翻开各种版本近代史,大都人云亦云,重复这样一种简单看法:“帝党主战,要在战争中削弱后党,后党主和,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两党借和战争夺权利。”

其实,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