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晚清学子赶考凑路费 沿
为何晚清反教豪强率400
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的晚
晚清第一次官商合作的失
晚清出国人员怎样剃头?
寻找张之洞:晚清名臣墓
晚清民国时代的大学军训
中国最早的美女经济:晚
老照片上的晚清风情[组
晚清成毒国:1909年中国
最新热门    
 
晚清驻外使臣与*派系

时间:2007-3-10 10:34:16  来源:不详
同形式的监督、牵制作用。

李鸿藻举荐刘锡鸿以副使出使英国,目的就在于牵制正使郭嵩焘。郭、刘矛盾表面化以后,清流御史奏请将郭嵩焘的出使日记毁版,李鸿章则一直希望刘锡鸿离开使职,(注:参见李鸿章《复郭筠仙星使》(光绪三年十月初四日),李鸿章著、吴汝纶编《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17,第28页;《复郭筠仙星使》(光绪四年正月二十六日),李鸿章著、吴汝纶编《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18,第5页下—第6页上。)最后,两人任职未满,双双回国。归国后,刘锡鸿又弹劾李鸿章,有关这一事件的大略经过,李鸿藻日记中逐日有记载。结果是李鸿章“自陈感悚”,刘锡鸿以“妄言”获罪革职。当时像郭嵩焘和刘锡鸿这样以正、副使同时派驻同一国家的,另有驻美正、副使陈兰彬与容闳,及驻日正、副使何如璋与张斯桂,他们之间也均发生过矛盾分歧。由于李鸿章从中尽力调解,最终没有扩大影响。(注:参见李鸿章《复陈荔秋宗丞》(光绪四年八月十五日),李鸿章著、吴汝纶编《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18,第20页下;《复陈荔秋星使》(光绪五年六月十九日),李鸿章著、吴汝纶编《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18,第31页下—第32页上;《密论何子峨》(光绪五年七月二十二日),李鸿章著、吴汝纶编《李文忠公全书·译署函稿》卷9,第44页下。)此后,清政府很快取消正、副使制度,这一层面的牵制作用也就不再重现。

正、副使制度撤消以后,清流转而对由李鸿章举荐的某些使臣直接进行弹劾。首先是李凤苞。光绪八年(1882)清流以李之出身及其出使期间亵渎使职之名,弹劾李凤苞,并借此提出,以后使臣应在科甲出身的文学之士中选拔。为此,李鸿章特意上奏,在为李凤苞辩诬同时,认为使才不同于一般人才,仍需要从非科甲的洋务人员中选拔。(注:李鸿章:《查复李凤苞被参各款折》(光绪九年正月二十日),李鸿章著、吴汝纶编《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46,第1—3页。)稍后,李凤苞又因在德国造舰报销不实案被参,李鸿藻认为“船政新买电发雷,而李凤苞乃误买碰雷,可恨可杀。”(注:李宗侗、刘凤翰:《清李文正公鸿藻年谱》下册,第425页。)李鸿章则上《辨李丹崖被参之诬》,为李凤苞辩诬。相似的案例还有徐承祖贪污被参事件,李鸿章在复查中明显为徐开脱罪责,并将深入追查之事推给徐的前、后任使臣黎庶昌。(注:李鸿章:《查复徐承祖参款》(光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