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代湖南首富朱昌琳 竟
孙中山一生三次到北京: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1960年夏天饥饿的北京:
溥杰故居(北京)
清代官场多有“潜伏”者
在红楼感受“新时代的先
北京首钢红楼宾馆
张廉云谈粉碎四人帮后的
白介夫:被逼出来的北京
最新热门    
 
清代北京旗人与香会

时间:2007-3-10 10:50:34  来源:不详

 

     清代北京城内外寺庙宫观林立,共有千处之多。在统治者的积极倡举和民间汉人风习的涵濡下,世代居住北京内城的数十万旗人多笃信佛、道二教,并在日常生活中与寺观形成密切的关系。寺观既是旗人宗教活动中心,也是他们慷慨捐资、施舍田地的对象,旗人为了实施善举,还参与或组织了形形色色的香会。 

     香会,作为民间祭神修善的自发性组织,有着悠久历史 [1],更为重要的,还是它在民间信仰方面所起的作用。清代北京,每届寺观举行节庆活动,各处信士弟子朝顶进香之际,多有香会活跃其间。 

关于北京香会,前人作过一些田野调查和开拓性研究。1925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的顾颉刚等五人对妙峰山庙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相关成果陆续在《京报副刊》登出,题为《妙峰山进香专号》,其中包括顾颉刚撰写的调查报告《妙峰山的香会》,以后结集为《妙峰山》一书,1928年出版。在此前后,满族学者奉宽撰有《妙峰山琐记》,金勋撰有《妙峰山志》(稿本),后两部著作虽不及顾颉刚之作闻名,却与之共同构成研究北京地区香会的起点。近年来,刘锡诚主编《妙峰山·世纪之交的中国民俗流变》一书和赵世瑜的论文《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以明清京师的“顶”与东岳庙为个案》,则是这方面研究的延续。[2] 

     本文并非对清代北京香会的全景式考察,而只关注其中与旗人息息相关的部分,首先是香会的名目,其次是香会的组织,希望以此为楔入点,了解旗人参与香会活动的情况及其与民人的关系。鉴于有关记载很少见于官私史籍,本研究是以现存寺观碑石拓片为基础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