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南宋与金的百年战争:忠
日本人书中的朝鲜战争: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珍贵彩
珍贵旧照再现甲午悲歌[
纪录片中的中国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教
纪录片中的中国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为解决傅作义
朝鲜战争后:留在中国的
战争中的偶然:大风拯救
最新热门    
 
甲午战争以前清政府的铁路政策

时间:2007-3-10 10:50:57  来源:不详
务运动》(一),199 页。)左都御史志和等也称:“各国以铁路调兵,以电线通军报,亦曰兵贵神速也。中国无铁路,则征调难,已吃亏一著。”(注:《洋务运动》(一),211页。)这些职位不高的官员能如此上奏, 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亦可略窥朝廷态度动之一斑。不过,这时的政策恐怕也只能称作动而已。这表现在:一来,吴淞铁路终究予以拆除,没能加以利用;二来,湾铁路也终于没有办成。所以此时的铁路建设虽提上日程,却也仅停留在纸与口头上。 

光绪六年底到七年初,由于刘铭传上奏请开铁路而引发朝内一场关于要否办铁路的辩论。此次论战一般已被作为“洋务”和“顽固”对立的一个典型事例提及,不过这里并不是对双方孰是孰非作出评价。如果换一个角度,把问题的焦点集中于铁路问题本身时,就会发现另外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以前在讨论铁路问题时,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主要问题处理。如同治年间铁路是作为修约内容之一项而述及,光绪初年则是作为湾海防的辅助措施才得以批。但这次在朝廷中的争论却是把铁路专门作为一项政策问题来处置的,这体现朝廷上下已经开始重视铁路问题的存在。 

刘铭传,包括李鸿章,在这次提出筹造铁路的时候,也颇具策略性,此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由于客观实际情况的需要,主要是来自俄、日的威胁。刘铭传认为:“俄自欧洲起造铁路,渐近浩罕,又由海参崴开铁路以达珲春。此时之持满不发者,以铁路未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