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代湖南首富朱昌琳 竟
孙中山一生三次到北京: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1960年夏天饥饿的北京:
溥杰故居(北京)
清代官场多有“潜伏”者
在红楼感受“新时代的先
北京首钢红楼宾馆
张廉云谈粉碎四人帮后的
白介夫:被逼出来的北京
最新热门    
 
清代北京的城市社区及其变容

时间:2007-3-10 10:51:13  来源:不详
    但是,宋朝的坊在熙宁朝行保甲法后已在管理上发生变化,坊以上复设厢,各府“治地为坊,其郭外仍以乡统里。又分府城里为五厢,仍领坊”。[9] 而后,自元至明,坊的行政位次再作调整,元朝“改厢为隅,县各置隅,乡为都里、为鄙,俱以一二为次。府城四隅不隶于县,别置录事司掌之。”也就是,在城市中,于坊之上去厢代之为隅。“明罢录事司以四隅还县,而隅都之名不易。各县隅或领鄙,鄙或仍为里。然应役者,城皆曰坊长,乡皆曰里长。……县治所统,内曰隅,外曰都。”[10] 在这里,城市的坊里与乡村的乡里相对应,均为国的基层管理组织。其区别在于“凡置之城市之内曰‘坊’,附城郭之外者曰‘厢’,……编户于郊外者曰‘乡’”。[11] 降及清代,这种“坊厢乡”的城乡划分方式依然被沿袭下来,在地方府、州、县各大小城市之中,仍以“坊”为纲进行社区的规划。 

可以说,坊乡都鄙是古代中国户籍乡里度的延续,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正如明人所说:坊里,“古都鄙乡遂之遗也。”[12] 清代虽已进入封建社会的晚期,而传统的社会形态依旧,所以,坊作为城市社区单位的名称没有改变,大小城市也多有坊的划分,所谓“坊里之分以定井疆”。城下有司、有坊,坊下有牌、有铺,或坊下即为街巷。城门之外为关厢。但是,清代的坊已明显趋于衰落,在证明这个问题之前,是需要对明代北京的“坊”稍作说明的。 

自明代以来,北京便有五城与坊的划分,有文献记载曰:“京师虽设顺天府、大兴、宛平两县,而地方分属五城,每城有坊”。[13] 又曰:“明,城之下,复分坊铺,坊有专名,……铺则以数十计”。[14] 城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