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马学强明清明期上海地区
最新热门    
 
牛建强明代徽州地区之社会变迁

时间:2007-3-10 10:52:26  来源:不详
历时汪道昆所云:“吾乡业贾者什家而七,赢者什家而三。”[(13)f]易言之,十分之七的经商者并未跻身富商的行列,可能因过渡浪费所致,但也不能排除有亏折损失的因素在内。明末休宁人金声也说:“向之出而求食于四方、遭劫夺不能复出而不得不坐于家者,盖十家七矣。”[(1)g]商人如此之多,只有十分之三才能赢余,而其中之巨贾所占比重当更加微弱。

        三  徽州地区社会变迁的历史认识

    徽商集团经过正德、嘉靖时期的发展,逐渐铸就了自身的形象。徽商借助其他地区,尤其是毗邻的江南地区作为历史舞台演出了壮观的历史活剧。通过商业活动的区域空间位移,促进了地区间经济的交流与分工,把生产和消费连接起来,推进和刺激了地区商品生产的发展。徽商的遍布和资本的回归,也对本地区经济进步有所引发。如当地的林木经营就有所发展。“大抵新安之木,松、杉为多,必栽植始成材,而婺源、祁门之民尤勤于栽植。凡栽杉以三十年为期乃可伐”[(2)g]。嘉靖四十四年,临川人祁门知县桂天祥说:“本县山多田少,民间差役、日用咸于山林赖焉。是一山木之兴,固百年之攸属也。”[(3)g]充分道出了林木种植的商品性和对当地民生的重要性。利用林木资源的制墨业和刻书业在当地也得到了长进。徽州制墨起源于唐末;易水人李超为避唐末战乱,流落该地,利用松木造墨。此后,其子李廷guī@⑧传其艺,更臻精进。明代嘉靖、万历时,徽州制墨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将制墨技艺推进了新的阶段。据载,“新安人例工墨”。嘉、万时的制墨名手有罗小华(龙文)、方正、邵格之(即邵青丘之子)、方于鲁、程君房等人。其中,方、程两人角胜。方刻《墨谱》,“刻画妍精,细入毫发”,程作《墨苑》以正之[(4)g]。

    总的来讲,由于徽州复杂地貌的限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未能为商业资本的流向提供更多有益的出路。换言之,商业资本对当地旧因素的瓦解显得有限和乏力。这样,所呈现的是新旧因素胶结的特征:要么把商资用于修造亭台楼阁;要么用以葺修祠堂、编修祖谱、置购义田、赈济宗人;要么派到奢华的生活方面;要么出于纤啬将白银窖藏起来,退出了流通领域;要么扶植子弟、宗人读书入仕,加入官僚队伍,为自家提供*上的保障;要么捐赀政府,获取义官的荣誉;要么广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