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没有相关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吴雁南试论清末社会思潮的特点

时间:2007-3-10 10:52:46  来源:不详
第371—372页。)看问题的方法离不开封建的窠臼。马克思主义大师在不少地方讲到小农经济的影响是专制制度的自然基础,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因此,农村小生产者的影响,反映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某些革命家的头脑中,则是显而易见的保守的因素。(2)因为农民是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在他们当中容易产生绝对平均主义,产生原始的农民“*主义心理”,成为近代史上一些主观幻想的基础。清末一些超越现实的主观幻想,同这种思想都不无关系。

  三、从中国的情况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横遭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剥剥和压迫,逼使人民挣扎于死亡的边缘。广大群众痛苦地感受到不仅难以自存,甚至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因而对清朝的反动统治充满极度的仇恨,并渴望一蹴而登幸福之乡,企图超越现实通达人人平等、有无相恤的“大同”世界。中国又是具有悠久文明的伟大国家。它的文化传统、历史遗产,不仅是极其宝贵的财富,而且给人们以种种束缚。一些国学根基深厚的革命者,看到西方的弊端时,就从他们所称尚的“国粹”中去寻找救国济民的灵丹妙药。传统文化思想和小农经济的影响在一定场合,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保守力量,并使一些革命者逐渐倒退。

  四、从国际情况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其腐朽性反动性已充分暴露。特别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更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但是,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找真理是历史的必然。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是凶神恶煞的欺侮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是临近死亡的封建老古董。在许多人的头脑里,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进步,在中国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那是肯定的;但是如何防止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许多人都在开动脑筋,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其民生主义思想体系就是使中国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毕其功于一役。章太炎为了找到幸福之乡,既然觉得西方的东西不可靠、不理想,于是就从“国粹”中去寻找答案。这样,清末社会中就出现了革新、超越、复古等不同倾向。

  从清末社会思潮看,先进的中国人把所能找到的武器都用过了。但是,都没有能够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是历史的主流,时代的大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