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钓鱼岛祸根:二战后蒋介
王日根近年来明清基层社
里根微笑与经济
网上寻根中国家谱网落户
最新热门    
 
黄清根论洋务时期的文化变迁

时间:2007-3-10 10:53:00  来源:不详
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对于一个生于斯,长于斯,获得人生取向于斯的子女只有在家服侍父母的责任,远离父母,自谋生计,则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伦理道德绝不许可的。“父母在,不远游”,成了青年的人生信条。可是自鸦片战争后的二十余年间,随着农村的加速破产,自然经济走向商品经济,和近代资本主义新式企业的创办,历史的机缘,给了大量的破产和半破产的人群提供了前此历史社会所不曾有的就业机会。就业人群的大量增加意味着更多的人获得经济的自立,家庭财权再也不能完全集中于父母之手了。这种经济状况的改变,势必影响长辈的权威趋于低落。

  还有一点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这一时期,由于妇女出走家庭参加社会劳动较前广泛,尤其是著名的洋务派首领张之洞为改良湖北缫丝厂,大力倡导雇佣女工,不仅雇佣本地女工,还雇佣外地诸如上海的熟练女工,给妇女就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由此开始妇女经济独立,自我意识渐次增强,夫权高于一切的思想从此裂口,以男子为中心的家庭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婚姻也相应起了变化。按古时习俗,男子的娶妻礼应在黄昏。“昏”是古“婚字,源出《酉阳杂俎》:“婚礼必用昏”。这本是生产力还处在低水平线上的原始时代掠夺婚姻(即乘暮色苍茫之际,实行突袭和掠夺)的遗俗,自周代起推而及于清代(前清)。至鸦片战争后虽有所改变,但并未完全废除,不少地方仍回到前此通行的黄昏习惯。真正变化较大的是在19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之交。即同治(载淳)和光绪(载湉)执政时期,迎亲、“拜天地”等大礼普遍都在白天举行(见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尤其农村人家大都在“日出前后”就把新娘子娶回来,这是婚礼的一大进步。此外,这一时期,随着科学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华洋杂处的大城市,婚嫁趋于奢靡,“男计奁资,女索聘财”,有的地方就只注重财礼而不注重礼规。尤其是沿海商埠,因受西俗的影响,传统礼规的约束力就更少了。如江浙一带,过去议婚很重视“门第”,即俗语所说的“板门对板门,笆门对笆门”,“门当户对”,尤其要查访双方家长的身份及社会地位,特别注重嫡庶问题,一般习惯都是嫡之子娶嫡之女,而嫡之女则多不愿嫁庶之子,也就是以嫡对嫡、庶对庶为原则。同时还盛行着一种迷信色彩极重的陋习,即“合八字”。所谓合八字,就是由媒人先把女孩的八字送到男家,再把男孩的八字送到女家,双方交换,互相合算,有无冲克之处。在合八字时,还要配合生肖属相,例如,属“猪”的配属“鼠”的、属“马”的配属“蛇”的为最合适。如“马”配“牛”,就认为是“白马怕青牛”,“羊”配“虎”,就是“羊入虎口”,“龙”配“虎”,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