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湘江战役与二战四平:林
聂卫平打桥牌故意输万里
王泰平:外交官回国带的
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还
陆天明首次见邓小平:顾
陈亚平近代江南城市化市
王继平论辛亥革命时期的
黄爱平乾嘉时期的社会变
刘伯承与邓小平战场上的
任仲平中华民族的伟大觉
最新热门    
 
王卫平清代苏州的慈善事业

时间:2007-3-10 10:53:57  来源:不详

    注:民间社会包含地方社会与工商业组织(公所、会馆)。地方社会是指士绅与地方有力者。

           

二、由地方社会创立主持、得到官方支助的慈善机构——以普济堂、育婴堂为例

    一方面,养济院所能收养的贫病孤老之人非常有限(各地名额不定,大多在50名至200名以内),而待赈的人数却非常多;另一方面,养济院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严重,导致养济院的机能渐趋衰废。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养济院的补充手段,由地方社会主持的民间慈善机构如普济堂、育婴堂等逐渐兴盛,并得到了官方的支助,在社会慈善事业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一)普济堂

    从唐朝开始,苏州城即被分属于吴、长洲二县管辖。清代雍正年间,又从长洲县中分出元和县。吴、长洲、元和三县同城而治。但苏州普济堂只有二个,一在长洲,一在吴县。道光《苏州府志》以长洲普济堂误属元和县,同治《苏州府志》已作纠正。

    普济堂建立的原因。如前所述,普济堂是作为养济院的补充手段而兴起的。作为补充手段,可以由二方面来理解,一是随着养济院机能的衰落而有普济堂的兴起,二是养济院难以收养如此众多的待济人口,尤其是外来人口,于是以普济堂补其不足。就苏州而言,则主要是出于第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