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项苏云:郭青老师秘密护
乐黛云:我心中的汤用彤
外交风云:乔冠华智斗基
田纪云:我在国务院大院
田纪云:对外开放是怎样
二战风云:盟军轰炸德国
刘凤云、周允基清代满族
周允基  刘凤云清代房屋
刘凤云城墙文化与明清城
项苏云追忆皖南事变中牺
最新热门    
 
刘凤云明清城市的坊巷与社区——兼论传统文化在城市空间的折射

时间:2007-3-10 10:54:27  来源:不详
不排除外来力量的干预。除了满汉分城居住而外,清代有关“内城禁喧嚣”的规定,也将一些“违禁”的社区限制到了外城。如士人流连的会馆区、灯红酒绿的妓院区,以及戏楼曲院区等,均属于这种情况。即所谓“戏园,当年内城被禁止,惟正阳门外最盛。”(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剧园向聚于大栅栏、肉市一带,旧纪所载方壶斋等处。……外城曲院多集于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小裹沙帽胡同,分大、中、小*。”(夏仁虎:《旧京琐记》卷10)“正阳门外以西,则改为花柳之窟矣。”(震钧:《天咫偶闻》卷5)而作为士人举子们居邸的会馆,则多设于宣武门外南面的官宦住宅区,故有“士流题咏率属‘宣南’的记载(夏仁虎:《旧京琐记》卷8)

    但是,我们在注意文化的凝聚性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文化的传播与扩散性。在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任何强加的力量,也都抵挡不住文化的撞击和渗透,满族人照样接受了那些原本属于中原文化的东西,而北京内城的变化则完全体现了这一点。清人记载曰:“未几,西四牌楼左近,复变歌吹之林,始只砖塔胡同寥寥数家,继则方以类聚,日变逾多。今则闾阎扑地,歌吹拂天,金张少年,联骑结驷,挥金如土,殆不下汴京之瓦子勾栏也。”(震钧:《天咫偶闻》卷5)除了青楼曲院之外,戏园亦再度出现于内城。清人震钧曰:“京师内城,旧亦有戏园,嘉庆初以言官之请,奉旨停止,今无知者矣。以余所及,如隆福寺之景泰园,西四牌楼之泰华轩皆是。东安门外金鱼胡同、北城府学胡同皆有戏园。”(震钧:《天咫偶闻》卷7)这种变化,其实质是在城市这种人口聚集的特定环境下,不同层次、不同内涵的文化在相互撞击中所产生的文化交融现象,它以满汉文化融合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三、街巷的形态及其文化的投影

    在城市社区中,比坊更小的单位曰街、曰巷。明人沈榜说:“宛平人呼经行往来之路曰街、曰道,或合呼曰街道。或以市廛为街,以村庄为道。”(沈榜:《宛署杂记》卷5)《析津志》曰:“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也就是说,“道”泛指可以行走之路,只有寓意市廛的“街”才是对城市而言,而比街更小的称“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