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孙中山一生三次到北京:
1960年夏天饥饿的北京:
轰炸东京:美国对“偷袭
埃德加·斯诺在燕京大学
哈佛燕京学社
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的汉
司徒雷登为燕京大学筹款
西方妇女与上海、北京谁
最新热门    
 
孙燕京略论晚清北京社会风尚的变化及其特点

时间:2007-3-10 10:54:52  来源:不详
剪款式也趋洋趋新。光绪年间,京城出现了专门剪裁西式服装的“洋裁缝”。同光之间,受上海服饰之风熏染流行紧身合体的风格,民谚称之为“狭袖蜂腰学楚宫”,而这种风格的源头恰是西式服装。街头巷尾茶食铺中的纸烟、“荷兰水”(机制汽水)、罐头糖果也让人在细微之处感受到生活的种种变化。留意风俗的人发现,“近年北京人于西学西艺虽不知讲求,而染洋习者正复不少”。[21]“昔日抽烟用木杆白铜锅,抽关东大叶,今则换用纸烟”,喝酒也从原来“首推柳泉居的黄酒,今则非三星、白兰地、啤酒不用矣”。近在京畿的天津由于商业贸易饮食相对繁华,常常吸引京师的达官贵人,“群趋于津埠,呼庐喝雉,任意挥霍”,“每当夕阳西下,车马盈门,笙歌达旦”。[22]

在中国文化中,餐饮除休闲娱乐的基本功能外还常常是应酬、社交甚至交易谈判的一种方式。庚子之后,西式餐饮在北京出现并逐渐流行开来。这一时期的报纸(如《大公报》),经常刊登西餐馆开张的广告,用环境幽雅、侍侯周到、各种西餐大菜和零点小吃可口方便招徕顾客。风气所染,“满清贵族群学时髦,相率奔走于六国饭店”。[23]以至“文化未进步,而奢侈则日起有功”,“向日请客,大都同丰堂、会贤堂,皆中式菜馆,今则必六国饭店、德昌饭店、长安饭店,皆西式大餐矣”。[24]

对民众日常生活影响大的还包括出行方式。庚子前后,外来人力车和西式马车逐渐取代原有的独轮小车和牛马之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报纸称:“人力车勃兴,无业者俱购一二辆出赁”,盈街塞路,大有垄断交通之势。[25]清末,汽车也开始进入北京,由于价格昂贵,能够消费者只有王公贵族。晚清时期,京师建筑虽不象上海和其它通商口岸发生明显变化(除使馆区集中了一批洋楼和几座哥特式教堂外),但达官贵人竞相攀比布置西式家居。前举那王府便以进口沙发、钢琴和西式家具布置了一间完全洋派的会客厅。

衣食住行的崇洋趋新虽然只是风尚变化的外在形式,然而对大众心理和社会心态却产生不小的影响。据报道,晚清时期“商人以售外货为荣,买客以购外货为乐”,“见为外货则趋之若骛,见为土货则弃之若遗”。[26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