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晚清学子赶考凑路费 沿
为何晚清反教豪强率400
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的晚
晚清第一次官商合作的失
晚清出国人员怎样剃头?
寻找张之洞:晚清名臣墓
晚清民国时代的大学军训
中国最早的美女经济:晚
老照片上的晚清风情[组
晚清成毒国:1909年中国
最新热门    
 
晚清银钱比价波动与官吏贪污手段

时间:2007-3-10 10:57:43  来源:不详
贱”时期有增而无减,农民所付出的劳动血汗比以往更多更严重。

  

                                      四、贪污与吏治腐败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在“银贵钱贱”形势下,还是在“银贱钱贵”情况下,地方官吏所搜刮的社会财富总量是有增而无减。统计资料表明,道光末年各地上交中央的丁粮钱漕等项赋税正额为3280万余两白银,与极盛时期的乾隆末年的2990余万两相比,超额290余万两。太平天国时期,由于战乱等原因赋额锐减。不过,在“同治中兴”之后,尽管出现了有利于官府征收的条件,然而正赋税额始终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平、18851904年每年丁银平均不超过2300万两.正赋亏额每年几百万两,农民手中的劳动果实又被罗掘一空,社会财富到哪里去了?有人明确指出:“财既不在国,又不在民,大率为贪官墨吏所侵蚀”。

  晚清社会贪污中饱是司空见惯的事实。大小官吏无事不索贿,无官不贪污。具体说来,地方官吏贪污手法多种多样,有报灾报荒不实要求大量蠲免的;有诡称挪作它用,延宕不交,征税留存不解者;而借口“征不敷解”,捏作“完欠”则是最常见的手法。所谓“征不敷解”是指征收到的制钱,由于银价增昂,完不成原来应当上交的定额;所谓捏作完欠,则是强调各种原因,难于完成定额的亏欠.例如,道光时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