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晚清学子赶考凑路费 沿
为何晚清反教豪强率400
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的晚
晚清第一次官商合作的失
晚清出国人员怎样剃头?
寻找张之洞:晚清名臣墓
晚清民国时代的大学军训
中国最早的美女经济:晚
老照片上的晚清风情[组
晚清成毒国:1909年中国
最新热门    
 
晚清银钱比价波动与官吏贪污手段

时间:2007-3-10 10:57:43  来源:不详
治十年(1871年),每两纹银市场价格增昂至1800余文,地方政府立即将地丁银每两相应提高到2400文,以确保财政收入的绝对数量,而不考虑百姓是否能够承受。到了光绪末年,也就是晚清第三个银贵钱贱时期,各省更是纷纷加征钱文。江苏全省三十五州县曾多次联名列表胪陈赔累不支,办公经费拮据,要求按照银钱比价在市场上增昂的幅度,加征数百文制钱(《*官报》第71号,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初一,两江总督端方等奏州县征忙赔累仍请试办加征钱文折。)。由此可以看出,农民靠出卖农产品所得到的钱文,用以交纳赋税的比例在银贵钱贱形势下是不断地加重,官府经过调整银钱比价之后,所获得的以白银为标准的财富不可能有丝毫的减少。这说明,在银贵钱贱形势下,通过随时提高对农民的征收比例,确保了封建政府对农民群众的最大限度掠夺。不过,在这里,我们似乎看不清地方官吏从中渔利的痕迹。如果我们继续深入观察地方官吏具体改变征收比例的实况,那么就会发现其极力搜刮社会财富,贪污中饱的奥妙所在。例如,同治四年经中央批准,湖北漕米每石折收制钱三千文左右,到了同治七年(1868年),有漕州县随着市场上银价的上涨,不断向上大幅度提高漕价比率,“每石折收钱五、六千或七、八千,或十二三千,或十五六千,竟有多至十八九千者;其征收本色,每石浮收米五、六斗,或七、八斗,或加倍收,竟有多至三石零者”(《道咸同光奏议》卷34,第1689页。)。再如,同一时期的山东,征收折色也是任意浮收,“随时加增,各处征漕原系正耗分别征收者居多,至武定一带(今惠民县)从前有每石折钱至二十余千,折银至七八两者。民间不免抗违,州县浮收过多,则巧称让耗于串票内,含混注写”(《丁文诚公(宝桢)遗集》卷一,《查覆济阳县征收钱漕折》。)。很明显,这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