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孙中山一生三次到北京:
青山与绿水的约定
1945年孙中山之子孙科被
孙中山在这里当选临时大
马君武拳打宋教仁 受到
萧龙友为孙中山诊病
《孙中山之死》南京遭禁
中山陵为何没有墓志铭
祖父马占山与北平和平解
孙中山不赞成“鼓掌通过
最新热门    
 
孙中山与义和团运动

时间:2007-3-10 11:00:20  来源:不详
他们仇视帝国主义的愤怒情绪,尤其是对外国宗教侵略势力的对立,通过义和团斗争而集中爆发起来。由“仇教”而发展成“扶清灭洋”,这对自发的群众反帝斗争来说,是合乎逻辑的。与其说“灭洋”为了“扶清”,倒不如说“扶清”、“顺清”、“保清”是为了“灭洋”。这个斗争口号,把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民族矛盾的激化,给自发的义和团运动带来了复杂性。没有任何新的阶级力量来领导北方以劳动人民为主的斗争,运动中出现种种幼稚、落后、愚昧的行动是难以避免的。封建顽固势力极力煽动盲目排外主义,仇视一切与“洋”字相关联的事物,利用、愚弄以及出卖义和团,造成了我们民族在那个时代必然遭到的历史悲剧。但是,义和团运动的巨大反抗,使列强失色,清廷失措,惊醒全国人民,做为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是不能低估的。列宁在一九○○年《火星报》创刊号上发表的《中国的战争》,正是把义和团运动与印度士兵起义、布尔人的抗英战争相提并论,寄以深切同情;无情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反对欧洲“目前报刊上大肆攻击中国人,叫嚣黄种人野蛮,仇视文明,……”的鬼话。列宁在这篇不朽的文章中,提出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社会主义者对于这次战争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中国的战争》,《列宁选集》第1卷,第213——217页。)觉悟的工人阶级,即使对处于最落后阶段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是也应该采取同情和支援的态度么?列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时的孙中山刚刚走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千辛万苦地向西方寻找真理,诚心诚意地为救国救民而献身奋斗。不过,他不会、也不可能觉悟到要去联合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和他格格不入。孙中山反清,不“扶清”,他不是“义民”,是“当时政府的叛徒”(《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550页。)。“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是他提出的奋斗目标。他是伟大的爱国者,却不能提出反帝,也不主张“灭洋”,而要学习外国,幻想得到外国帝国主义的帮助,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在他看来,挽救民族危机,只有学习外国,走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这是他先进性的表现。

  资产阶级革命分子不是没有人主张劝说义和团“改扶清灭洋标志为革命排满”者,个别人还曾亲自去天津见义和团大师兄,终于感到“拳党顽固,无可合作”而失望(冯自由:《革命逸史》;《辛亥革命》(丛刊)第1册第153页。)。义和团对资产阶级革命主张也是格格不入的,他们会把孙中山等人视为“二毛子”。义和团视清政府为国家,把封建顽固派当作同盟者而加以联合,这是他们落后的小生产者地位所决定的,也是和义和团中“衣冠之族,殷实之家”所起的作用分不开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