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孙中山一生三次到北京:
青山与绿水的约定
1945年孙中山之子孙科被
孙中山在这里当选临时大
马君武拳打宋教仁 受到
萧龙友为孙中山诊病
《孙中山之死》南京遭禁
中山陵为何没有墓志铭
祖父马占山与北平和平解
孙中山不赞成“鼓掌通过
最新热门    
 
孙中山与义和团运动

时间:2007-3-10 11:00:20  来源:不详
。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虽然对英、日帝国主义有幻想,对群众运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影响也较小,但他们不“扶清灭洋”,不“攻团匪以救上”,他们为资产阶级革命目标进行了斗争。在失败的情况下, 他们把骨干力量有秩序地撤到海外, 保存了一定力量。这一切都表现了孙中山及其领导的武装斗争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过去一些论著中,不适当地贬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活动,显然有失偏颇。

  惠州起义受到义和团运动的推动,它与义和团运动、自立军起义一起,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和民主思想的高涨。孙中山后来说:“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与庚子前“相较,差若天渊”。可见“中国之人心,已觉与前有别矣。”“吾人睹此情形,中心快慰不可言状,知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孙中山选集》上卷,第174页。)孙中山受到形势变化的鼓舞,增强了信心和力量,逐渐赢得了开始觉醒的人民群众。

  

  义和团的壮烈斗争及其失败的结局,具有划分历史阶段的重大意义。

  义和团爱国反帝运动,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朝统治者剿杀于血泊之中。《辛丑条约》,使帝国主义进一步对中国加强了控制和掠夺。慈禧太后为头子的清王朝,出卖、屠杀义和团,公然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上谕,《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第945页。),成了“洋人的朝廷”,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彻底破了产。反对卖国的清政府成为斗争的主流。义和团运动唤醒了全国,它用血的代价使中国人民对清王朝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孙中山指出:义和团之败,引出“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加以八国联军之破北京,清后、帝之出走,议和之赔款九万万两而后,则清廷之威信已扫无余。而人民之生计从此日蹙,国势危急有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孙中山选集》上卷,第174——175页。)这使孙中山清楚地看到,“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