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1944年纽约火车站美军告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日本广岛核爆受害者要求
杨贵妃的四种结局:流落
1954年烟嘴发明:一次可
日本驻美大使向二战时被
儿童节1950—2003:国家
中国最早全国运动会:19
外白渡桥锄奸记:1915年
1960年夏天饥饿的北京:
最新热门    
 
日本1994年清史研究概况

时间:2007-3-10 11:03:22  来源:不详
及专题讨论会的成果,要到明年才能发表。 在中日关系方面,有山田辰雄编《中日关系150年》(东方书店),系中日双方专题讨论会论集。 至于民间中日交流的资料,有藤田佳九编著《与中国的接触——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旅行记录(一)》,介绍了其调查日记的一部分。伊藤泉美《柏原文太郎关系文书》(《辛亥革命研究》10,1993),则是有关该文书的目录与解题。

    *  村田雄二郎《王朝·国家·社会——近代中国的场合》(《社会与国家》,《来自亚洲的思考4》,认为伴随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外观念的变化(从中华天下观到*的国家观)促成了与内政改革密切相关的国家观的变化(从王朝国家到国民国家)。指出接受这些国民意识的基础是地域精英,而自清末以来,在中央及地方*方面,地域精英权限的确立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吉泽诚一郎《1905年天津“抵制美约”运动与中国的表象》(《中国——社会与文化》),揭示了抵制美货运动依靠设立学堂,启迪民众,报刊宣传等方式得到扩大的过程,指出以都市精英为基础的这一运动,在确立中国民族认同性方面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岩井茂树《徭役与财政的关系(一)》(《经济经营论丛》,〈京都产业大〉28—4),把明末至现代中国的财政以及地方财政的相对独立视为特征,认为它们是性质相同的体系,并从这一视角出发,提出了全面分析*体制的问题。足立启二《中国近代化的*结构》(中村哲编《东亚资本主义的形成》),提出了不具备自发性的团体结合能力的王朝国家,究竟以何种形式达到公权的确立和社会的组织化这一问题,并就清末民初自治团体的活动、共和制的实行、任意团体自治构想、国民党和*党的党派等问题作了探讨。并木赖寿《近代中国的王朝体制与国家“统一”》(《纪要》,〈东大·教养·人文〉99),认为清朝的双重支配体制(中华帝国的继承与藩部的设置)随着清末的地方分权化和版图的直辖化而崩溃,但以中国为核心的统一构想则得到了继承。

    关于立宪运动,川岛真《光绪新政下的出使大臣与立宪运动》(《东洋学报》75—3.4)与孙安石《清末出洋*考察五大臣的派遣与立宪运动》(《中国——社会与文化》)二文,叙述了在外的清朝中央官员对立宪运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nbs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