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爱看人洗澡的皇帝(图)
曹操不做皇帝(图)
历史上的皇帝造反(图)
晋废帝司马奕:一位被阳
后宫队伍最庞大的皇帝:
宋代皇帝爱簪花(图)
三个皇太后和三个小皇帝
皇帝的职业教材(图)
光绪老师翁同龢下岗 竟
唐朝皇帝的心理危机(图
最新热门    
 
光绪皇帝学习英语二三事(图)

时间:2009-9-17 13:28:23  来源:网易
p;  光绪皇帝为什么会在自己20岁那年筹划学习英语呢?这位在内争外患中成长起来的小皇帝,时时感受到“时事多变”,萌发了强烈的忧患意识。风云变幻的国势危机,深深促动着光绪的心灵。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京师被迫成立了学习洋文的同文馆外,租界英语热的报道都给这位年轻的皇帝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英语在通商口岸已经成为获取高额报酬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尽管有来自各种反对势力阻止他学习英语的声音,但1884至1885年中法战争的失败等等,都给予他强烈的刺激,显然他希望通过学习英语来表明自己一种冲破保守势力的态度和信念。


    二、光绪皇帝的英语老师

    谁充当光绪皇帝的英文教师呢?据留美归来的著名学者颜永京的外孙女曹舒丽安《我的外祖父颜永京牧师》一文中称:光绪十七年(1891),清廷曾经酝酿征召颜永京充任皇帝英文师傅,上海道方面传出这一信息后,被颜永京婉言谢却,据说他只是淡淡地对传送口风的人说:“不敢当”,就立刻把话题支开去了。他对家人说:“每天教书,要我向学生跪拜磕头,我如何能做得到呢?”不过后来他因病卧床时,从报纸上获悉光绪皇帝颇有大刀阔斧地改革一番的决心,却也不无惋惜地对家人说“假如光绪早下决心变法维新,我也许会去北京。可108是,当时瓜分势蹙,我怎么能给一个亡国的君主做老师!”

    《翁同日记》光绪十七年十一初一(1891年12月1日)所记的由奕带给光绪的“同文馆教习进见讲洋文”者,是京师同文馆的总教习丁韪良为光绪送来的张德彝与沈铎。张德彝(1847—1919),原名德明,号在初,汉军镶黄旗人,是京师同文馆初创时最早入学的10名学生之一。他1862年6月11日入学,1865年经总理衙门大考,被奏保为八品官。1866年19岁的张德彝被选派出洋游历,是最初被选择随赫德赴欧洲游历的三位同文馆学生之一。此行访问欧洲九国,历时九个月而归,是近代中国派员出外考察的创举。同治六年底,原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代表中国率团前往各国办理交涉,携带同文馆学生六人同行见习,张德彝再度获选。同治九年他三度出国,与庆常等人随崇厚为天津教案赴法道歉。虽然三次遣使活动中,张德彝并非在正式场合担任翻译,但历练了外语能力,增广了外交知识。光绪二年郭嵩焘出使英国时,张德彝被正式选派为翻译官,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张德彝先后担任崇厚使俄的翻译官、洪钧使德参赞、罗丰禄使英参赞、那桐专使日本参赞等。1890年回国后他出任总署英文正翻译官。1901至1906年间充出使英国大臣,兼充出使意大利、比利时大臣等。

    张德彝一生著译不少,同治十年(1871)逗留巴黎期间,取常用中文七千字按序编号而成《电信新法》一书,为总理衙门采用作拍发中文电报之用。光绪初年与同文馆同学合作译出吴尔玺的《公法便览》。同治五年初次完成《航海述奇》,最后使英归来完成《八述奇》,估计全部在两百万字左右,这是百年来外交官中仅见的记载,其中除了七述奇稿佚外,其他七种已在光绪中刊印。○16也许当年是为了给光绪皇帝英语教学的需要,他曾编写有一部英文文法《英文话规》, 1895年完稿,这是近代由中国人编写的最早英文文法书之一。该书1909年由京华印书局出版,将英文分为九类,并依次分为九章详细进行分析。一指字(今译冠词)、二实字(今译名词)、三指实字(今译形容词)、四替实字(今译代名词)、五动字(今译动词)、六指动字(今译副词)、七接连词(今译前置词)、八承转字(今译连接词)、九发语字(今译感叹词),书末还列有英文的十二种标点符号。张德彝在自序称:“尝思天下百工不以规矩工不能成。是循规蹈矩,其成工必精也。”英文自然也有其“成规”,“措置稍乖,义必相反”,因此在乙未年(1895)完成此书,“庶不负余之在馆(同文馆)三十有四年也。”

    因为这项工作实在非常累人,张德彝和沈铎两人被获准分担教学任务,每隔一日轮流给皇帝上课。为了显示作为光绪皇帝的英文教师的尊严,光绪允许他们在其面前坐着上课,而其他皇族和大臣还只能跪着。由于半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