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浙江永康发现最早人工栽
浙江萧县发现16座宋代墓
浙江兴化现良渚文化遗址
浙江兴化发现良渚文化墓
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号沉
浙江省杭州市完成余政挂
浙江省长兴夏家庙土墩遗
浙江省杭州市考古所完成
浙江杭州小横山东晋南朝
浙江最大石室土墩墓被盗
最新热门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

时间:2013-03-19 12:58:00  来源:不详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领队:孙国平 


    田螺山遗址南距河姆渡遗址7公里,自2004年至今,在国家文物局和余姚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多次野外发掘,成为浙江省内迄今持续时间最长、参与的多学科专家人数最多的一个考古项目。2012年的田螺山发掘,按不同年份的不同工作区域划分,是第5次发掘的后半阶段。
   
   
    在新的发掘中,积极探索改进考古传统操作方法、手段和理念,努力做到:一、考古发掘传统方式与操作手段革新相结合;二、宏观考古与微观考古相结合;三、考古发掘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四、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相结合;五、自主考古与中外合作研究相结合,从而使保护棚内的发掘工作重点向遗址早期堆积继续稳步推进。

  
    鉴于田螺山遗存的特殊丰富性,秉着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并重的精神,在发掘有序开展的同时,努力以全局眼光揭露和保护聚落遗迹,兼顾遗迹现场保护和展示的需要。在具体发掘中,除严格遵守田野考古操作规程外,根据前些年全方位多学科研究“课题”的设计方案和学术目标,继续坚持保留、处理发掘出土的文化层全部土壤,以完整、科学地提取各类遗物,进行分类存放,并尽力把丰富和完整的各类遗物与多学科手段紧密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提取、保存和阐释各类文化遗存的“全”信息和“潜”信息。wWW.LsqN.cN

  
    在保护棚内1200平方米发掘区的中部、东部5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初步清理出了以排桩式基础为特征的河姆渡文化早期干栏式建筑典型遗迹局部。排桩大多露头于距地表2米多深的第⑦层下部,并穿过第⑧层,打破第⑨层,基本呈东北-西南和西北-东南两种垂直相交方向排列,木构建筑整体大致显示依托田螺山西南坡下湿软的海相沉积滩涂布置成东北-西南走向的干栏式长排房,单元和面积大小受发掘面积局限和因现场保护的需要,尚未清晰揭露。每根桩的粗细在10厘米左右,桩与桩之间的距离多数很近,约10~20厘米。

  
    这些以打插密集排桩为基础的干栏式建筑遗迹,具有容易施工、承重性能不佳的特点,与河姆渡遗址和宁波江北区的傅家山遗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4年抢救性发掘)出土的早期建筑遗迹非常相似,应属于干栏式木构建筑的第一阶段形态,以多点密集承重为技术特征,与早期低下的挖坑、木材加工等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属河姆渡文化早期早段,距今7000年左右。在T205第⑦层下出土的有三级台阶的斜向放置的独木梯更直观地表明此阶段木构建筑的干栏式形态。


    第二期的以挖坑埋柱方式布置粗大柱网作为建筑基础的遗迹,露头于第⑥层下部,而带方[注: 郡名。东汉建安时公孙康分乐浪郡南部置。治所在带方(今朝鲜凤山附近)。]柱的柱坑大多开口于第⑥层下、打破第⑦层。这些木柱大多为直角方体或扁方体,加工异常规整,表面还保留较多的斧、锛等工具痕,很多方柱单体巨大,一边长有的达到50厘米以上,大多在边长30-40厘米,现存长度最长还有近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