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解读老子,探索本原 (3
解读老子,探索本原 (4
解读老子,探索本原(4)
老子的思想与人生智慧
专家解读:老子文化,与
解读老子,探索本原(2)
解读老子,探索本原(1)
老子谈企业“长寿”之道
重读老子的当下意义 对
当下社会 重读老子的意
最新热门    
 
老子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时间:2010-9-26 10:49:07  来源:不详
能以武治天下,因而在夺取政权后或施仁政,或修生养息,这些都属于道的治国理想,虽然强大的武力可以维持国家暂时的安宁,但却不会长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当人民对暴政忍无可忍的时候,死亡的威胁也不再具有震慑的威力,失民心者必将失天下。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道德经》·第六十章),在施政方面,治国跟烹小鱼是一样的,不能经常地翻覆,政令从制订到执行都应该非常地严谨,并且要保持政策的持续性,绝对不能朝令夕改,反复无常,否则,政府将失去人民的信任。     人类发展到今天,作为单个个体的精英人物已经很难像在历史上那样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社会的进步不能仅仅依靠为政者的努力,而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必将在以后的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除了当政者们的精心施政外,更需要人们的热心参与和积极努力,而也只有经过施政者和人民群众双方艰苦努力得来的和谐才可称之为真正的和谐。     三、  “上善若水。”——如水一般地处世     和谐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和睦的、融洽的能够共存共荣的一种状态,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作为个体的人的自身修养是十分重要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道德经》·第八章),老子认为,世界上最高的善应该是像水那样的,滋养万物而又不与之相争,处在卑洼之地而怡然自乐,这就是接近于道了,因为并不曾想过于人去争取什么,所以自然不会有所失去。这些在当下看来都是很不现实的,如今的社会非常地功利,人也都浮躁地很,梦想着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大有人在,究其原因,无非是当下的价值观出现了偏转,过往那种追寻“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的人生哲学被纯粹的物欲至上所代替,原本作为生活手段的钱财反倒成了生活的目的,至此,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不仅人自身,连带着整个社会也都被异化了,而物质上的富足并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快乐,很多人终其一生追寻物质财富,可是在最后关头却发现“积到多时眼闭了”,对于这样的状况,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看得非常清楚。“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第九章),富贵、娇妻、儿孙这些人们执着追求的东西不过是身外之物,而当人得到这些的时候应当及时地抽身,达到老子所说的功成、名遂、身退。历史上有名的谋士范蠡就是深谙此道之人,在帮助勾践匡扶国家之后,他急流勇退,不问政事,从此与西子泛舟西湖,不知羡煞了多少帮人,反观那些留在勾践身旁的复国功臣,下场则多是让人不忍,如若范蠡也像他们般不知进退,又岂能过上这神仙般的日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在老子看来,认识表象很容易,但想要了解本质却很难;胜过别人只能说明你有武力,而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能称为真正的强者;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人是与道为伍的,自然很容易得到满足;而有着坚强意志的人,其人生必然是愉悦幸福的,而这些用在为人处世上也是非常地睿智:了解别人很容易,但想要了解自己却很难;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