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中华李氏大宗祠在老子故
世界李氏宗亲代表齐聚老
老子故里-----鹿邑简介
中华李氏大宗祠在老子故
老子故里、河南鹿邑
中国老子文化基金获赠榜
老子的“道德观”
鹿邑:五千人诵读《道德
鹿邑:五千学子老子庙会
五千人诵读《道德经》添
最新热门    
 
浅析老子的教育主张

时间:2011-04-26 16:29:59  来源:不详
不违反社会生活的自然程式,实行”无为“而治,百姓会跟着做,而不能强令人[注: 词条解释 【词语】:令人【注音】:líng/lǐng/lìng rén【释义】:1.品德美好的人。2.古代命妇的封号。(1)宋徽宗政和二年,]民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样才能达到少私寡欲的境界,他还认为一个理想的封国王治邦,必须要使他的人民有所遵循;对外要讲究真纯的表现:对内要讲究相互的修养;生活要讲究少私寡欲,同时还要根绝圣贤和强霸之学,这实际上表露了老子对六艺、《六经》等知识技能的轻蔑和深恶痛绝,这从辨证思维的层面上看,老子反对陈规教条束缚,主张勿走极端教育主张是有积极意义的。他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抛掉当时传统的圣、智、礼、乐的学问,顺应自然。不追求物质享受、不贪求虚伪,就会怡然自得没有忧愁。这显然是对当时时兴的虚伪的文化对淳朴的人民是一种侵蚀,是对社会机体的破坏,它最终会导致社会的大动乱[注: 动乱 拼音: 解释: (社会 )骚动变乱。-dongluan]
        二、“为无为,事无事”——其实质是老子主张教育应遵循万事万物(包括身心)发展的规律
        老子洞察传统宗教文化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极坏影响,尤其深感统治者“有为”的争夺,使广大人[注: 大人是旧时称地位高的官长。-daren]民陷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于是他提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四十六章》)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要日复一日地积累真知,日复一日地减损邪违背规律的偏见和违背公共利益和私欲,只有这样才能“以至于无为”,这里的“无为”即“无违”,意思是不违反客观规律而行事。实际上是老子告诫人们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增加知识,多识道理,达到“为学日益”;另一方面要在识得道理的基础上,不断减少私欲、淫志之类,达到“闻道日损”的目的。这和子曰“学而时习之,”曾子曰“吾曰三省吾身”的教育思想极为相似。如果说想有什么作为、做什么事的话,那就要“为无为”、“事无事”即一个人不应当做自然规律所不允许做的事情。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复归于朴,从而保持完美的本性,达到场与自然规律相结合的境界,“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朴”。老子站在治世的高度,希望统治阶级的首领——“圣人”们做到“四我”:我无为、我好静、我无事、我无欲;做到“三绝三弃”: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以实现“圣人之治”。怎样才能“无为”呢?“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夫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笔者赞同广东社科院副院长罗尚贤先生对这段话的解释。他解释说,“圣人的学说不是学来的,而是重视众人的经历[注: 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 片名 《经历》The Experience/Tajrobeh (1973) 伊朗电影,35毫米,黑白,60分钟。],能够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会冒昧地违反它。所以说:依道理行事的人,不能认为自己比民众高明,宁可认为比民众愚笨。民众是不容易管理的,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因此,自以为高明而主持邦,就会把这个邦搞 坏;不自以为高明而主持邦,就会使这帮有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