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我市将建“老子学院”
《老子》的经济之道
唯“善”为上 同“德”
原安徽省委书记、宁夏自
人大EMBA智慧人生大讲堂
清源山投两亿冲刺5A 将
3.3米“老子像”华科揭
美国伯克利大学老子学院
老子“抱朴守真”的核心
老子诞辰拟申请为世界“
最新热门    
 
老子之道与现代和谐社会构建

时间:2012-5-29 12:07:12  来源:不详
四、 道论之作用层面与和谐社会之现代构建
道论包含着本体境界层面与作用层面,在阐明了本体境界层面中的人生境界问题后,下一步自然就是分析如何达到这一人生境界的作用层面了。所谓作用层面,在本文是指实现道家人生境界的具体修行方法。而这些修行方法在具体的修行过程中对治着现代社会的人性危机。这主要通过自然无为的反向智慧、虚静的冷静智慧和柔弱的超验智慧三种方式来解决现代社会的人性危机,进而重构和谐社会之理念。
    1、自然无为的反向智慧及其对治对象
    上文已经分析过了“自然”“无为”二词的内在涵义,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下面阐述“反向智慧”之含义及其对治对象。我们知道“自然无为”所对应的词就是“造作”“有为”,这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行为,属于正向之智慧。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造作”、“有为”常常是过犹不及、适得其反,用力过头反而会阻碍事物的生长发展,而且随着人的积极主动的尽情发挥,人的理性、私欲也会随之膨胀。所以正向之智慧的运用表面上看来是积极的,其实伴随着巨大的负面作用,这就是文明[注: 文明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进步的悖论。而老子通过当时社会的分析,敏锐地觉察了这一点,提出了反其道而行之的反向智慧——自然无为。这也就是牟宗三先生所讲的“不生之生”,他认为“道家的智慧就在让开一步,不禁性塞源,如此就开出一条生路,这是很大的工夫;否则物即使会生,也不能生长。”正是看到了正面作为的负面作用,而反向而为的积极作用,如《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其欲,使民心不乱”。第十二章:“五色使人目盲;......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等等。所以老子才提出了“反者道之动”的著名判断,提出了与一般经验事实相冲突的、更深层本质的反向智慧来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注: 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指社会关系失调,影响社会大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这一反向智慧在我们现代社会仍有其积极意义。我们知道现代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人性的危机,私欲膨胀、物欲横流和争名夺利已成为现代人性的本质特征。而这些人性危机都是伴随着近代[注: 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jindai]化、现代化而来的,所以在正面的智慧不能解决这些困扰时,老子那反向的智慧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所以老子的道论中借助于反向的智慧要求人们现素抱朴,少思寡欲(《老子》第十九章)。这样,现代人才能有所归属,超越欲望,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和谐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