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我市将建“老子学院”
《老子》的经济之道
唯“善”为上 同“德”
原安徽省委书记、宁夏自
人大EMBA智慧人生大讲堂
清源山投两亿冲刺5A 将
3.3米“老子像”华科揭
美国伯克利大学老子学院
老子“抱朴守真”的核心
老子诞辰拟申请为世界“
最新热门    
 
老子之道与现代和谐社会构建

时间:2012-5-29 12:07:12  来源:不详
   2、虚静的冷静智慧及其对治对象
    “虚”“静”在老子道论的作用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老子在第十章说:“致虚极,守静笃”。老子认为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状态的。面对当时的纷争搅扰,所以提出这一主张,希望人事的活动能够致虚守静。那么“虚”“静”是何涵义呢?“虚”即是道体是虚状的,这个虚状的道体是万物的根源,它不但是万物的根源,而且它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是永不穷竭的。(《老子》第四、第五章)“我们常用‘虚怀若谷’这个成语来形容某种心境。达到这种心境的人可以称为上‘德’之人。老子用‘谷’来象征‘虚’,‘虚’这个观念应用到人生方面的时候,它含有‘深藏’的意义。”“虚”的反面是“实”,是“盈”。“实”含有成见的意思,“盈”表示自满的意思。“虚”状的东西,必然也显现着“静”定的状态。老子重视“虚”,也必然重视“静”。所以老子在蓬勃生长的现象中,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依他看来,万物纷纷纭纭,千态万状,但是最后总要返回到自己的本根,而本根之处,乃是呈虚静的状态。“静”的反面是急噪、烦扰。老子“静”的提出还是针对当时的背景:统治阶层[注: 阶层是指出身于不同阶级的人,由于某种相同的特征而形成的社会集团,例如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分子,同一阶级里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的层次.-jieceng]腐朽纵欲,却又不重民爱民,自满自大,整天劳民伤财,下层人民不得安宁。所以老子主张为政应求清净,为人应在烦扰中求静逸,“心静自然凉”。所以“虚”“静”是一种极其冷静的智慧。面对今天纷扰不息的世界,人性的危机使人更是无“虚”也无“静”,所以老子的这种极其冷静的智慧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知道现代社会的人性危机对生命与尊严有着巨大的伤害,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妄自尊大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迷失本性的重要心态。这种心态是建立在互不尊重、相互伤害的基础之上的,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巨大的破坏。所以老子极其冷静的智慧可以规劝人们要“致虚极,守静笃”,才能体会生命的真实状态,平静心态和纷争,构造一个和和美美的和谐世界。
    3、柔弱的超验智慧及其对治对象
   
“柔弱”一词在常人看来,是一个形容人性格的贬义词,为什么老子却高扬这一精神呢?其实这正体现老子超验的智慧,因为常人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日常生活的经验之上,老子却能透过这些日常生活经验看到了常人没有看到的智慧。那么,老子是怎样解释“柔弱”的呢?老子说:“弱者,道之用”。(四十章)这说明了“道”的创生作用,虽然是柔弱的,却能绵延不绝,作用无穷。“‘道’在创生过程中所表现的柔弱情况,正是‘无为’状态的一种描写。正由于‘道’所表现的柔弱使万物并不感到是强力被造的,而是自生自长的。”柔弱的作用,人生方面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并且认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第三十六章、七十六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七十八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四十三章)。老子“柔弱”的主张,主要是针对于逞强的作为而提出的。逞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