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越调《老子》20日鲜活登
台湾与鹿邑共议两地明年
老子当选河南代言人,中
“蔡志忠国学艺术馆”落
【论道】一杯清茶品老子
安徽涡阳力打“老子”牌
河南越调带来新编历史剧
国学系列公开课第三课,
《老子》成河南唯一参演
河南鹿邑拜谒诸子百家之
最新热门    
 
水与老子生存智慧

时间:2013-11-30 22:18:00  来源:不详
圃、芹溪。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在《红楼梦》中叙述薛宝钗处事平和、内敛、宽厚,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又说她“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这一情况客观上印证了老子处世方式的有效性。

    老子按照效法自然的思路,将他的处世原则作了概括:“吾有三宝,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在他看来,人生的路途艰难崎岖,世事难料,但一个人只要持有如水那样慈善利物、俭朴单纯、守弱不争的三件法宝,就一定能柔而致胜,体会到人生的达观和舒美。

从水性中体会治国之道

    远离庙堂的老子在思想深处并没有放弃对社会政治的思考,他从水性的自然平和中反观到了当时现实政治的弊端。水的本性是求平,求平是自然天道。老子认为,自然天道就像拉弓一样,“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即所谓“损有余而补不足”,而当时社会恰好相反,表现为“损不足而奉有余”,这正是一种公平的缺失。为此,老子主张为政者要以宽厚包容的心态来实施公平之政,提出“容乃公,公乃王”,认为为政者效法水性,追求公平,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

    社会执政者一直看重人心的向背,儒家孔子主张执政者应努力造成百姓“襁负其子而至”的民心归顺的局面,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呢?老子从对水的观察中体会出了一种高妙而有效的方法。比如,百川和大海都是水聚而成,但为什么是百川奔海,海纳百川?老子认为,那是因为大海处在百川的下位,“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据此,老子认为,为政者要想人心归顺,就一定要甘处下位,在民众面前应该言语卑谦、利益置后,所谓“以其言下之”“以其身后之”,由此使“天下乐推而不厌”,造成百川归海、万民追随的安宁局面。老子说:“善用人者为之下”,这一理念与他提倡的处世方法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在中国历史[注: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上,力量弱小的刘邦能够战胜有拔山扛鼎之力的项羽,就因为前者卑谦纳才、善处人下,形成了众流归海之势;而后者刚愎自用、刻薄待人、逞力暴虐,最后成了孤家寡人。

    水促成万物的生长,但它对于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才是最高的德性。在老子看来,政府管理者就应该像水利万物那样治国理民,对于苍生,生成利益而不占有,支持发展而不矜恃,促成生长而不主宰。人们得益受利,反而不知道施与者的存在,他认为这才是为政的最高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