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告诉你一个快乐的孔子(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
孔子 孟子中的子是什么
孔子韩非子孟子的名言
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失意孔子为什么不得抑郁
中国剪纸——孔子圣迹图
少年孔子的不幸与万幸(
真实的孔子:不讳言草根
孔子的政治智慧(图)
最新热门    
 
孔子驾到2049中国史诗(图)

时间:2010-2-3 14:30:01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nbsp;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传统文化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关于国学,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视、文学作品也出现了一股热潮,这是否意味着国学、尤其是儒学被重新重视起来?

    陈战国:大多数中国学者重新接受儒学是这一二十年的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快,社会比较稳定,中国人又恢复了自信,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成分,并不都是糟粕。尤其是现在整个人类碰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借鉴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智慧才能更好地解决。先秦时期,天下分裂为一个一个独立的国家,诸子百家孜孜以求的是怎么使天下重新统一,怎么使天下恢复安定的局面。那时的天下对我们来说就是“世界”,那些思索和追求实际上是一种世界哲学、世界文化,不是单纯为了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世界”的问题,这些智慧完全可以借用到现在的国际关系中来。


    儒家思想与西方哲学有何不同?对中国人的意义又是什么?

    陈战国:过去我们羡慕西方,要向西方学习,主要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使中国富强起来。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我们已经有能力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但是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诸如人与自然、国与国、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还有人类的生存方式问题等等,西方哲学在这些方面比较薄弱。面临这些新问题,人们发现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优秀成分值得借鉴。社会和谐、世界和谐、人与环境和谐就是来源于儒家思想。

    儒家认为天、地、人“三才”各有各的地位、功能和职责,三者是可以并列的。人的责任是帮助天地化育万物,而不是与自然作对,不是按照人的意志改变自然。按照大自然的规律辅助和促成万物的生长变化,这是人的责任。中国人主张顺应自然,尤其儒家,认为应该积极地帮助自然的顺利运行。

    中国的现代化也不能只考虑国家的强大,现代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儒家的民为邦本、藏富于民这些思想对我们社会的进步也有积极意义。中国文化与西方不一样,我想所谓中国特色就是中国的现代化要以中国文化为内在精神。

    中国是一个非宗教国家,大多数中国人并不信仰宗教,但是中国人同样需要精神上的依托。儒家给我们提供了价值之源,为我们开辟了一条人生之路,为我们指出了人生的归宿。《论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中国人不是为了进入天堂而努力,也不是“向死亡存在”,而是向“仁”存在。成为“仁人”是人生的最高目的,人终生都要向这个目标前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儒家的这种思想可以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

    “孔子思想是有生命的、不断发展的”

    最近西方热炒中国2049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49年正好也是孔子诞辰2600年,您认为儒家思想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战国:对于这种“捧杀”要理智、冷静地对待。我们不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也不自卑。重要的是一定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才能为人类多做一些贡献。我们的现代化起步晚,虽然经济发展了,成为制造业大国了,但科学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只有在科学技术、在文化上也走在前面,中国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使我们有了开阔的心胸和眼界,中国人在处理国际关系、人与人关系的时候,很宽厚、温和、包容,不斤斤计较。从历史角度讲,我们过去是世界上非常先进的国家,将来我们还会更先进,但是我们不会是一个行“霸道”的国家。儒家主张“王道”,反对以力服人,主张以德服人;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要在治理好自己国家的同时去帮助其他国家共同发展。

    中国人宽和、平易、有同情心的特点是否与儒家“仁”的思想密切相关?

    陈战国:儒家思想里有一种“类意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