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余志鸿:咬文嚼字改善社…
新规范汉字表全是简体 …
新教材增加梁实秋等作品…
史灿方:复兴母语文化的…
两岸语文工作达四共识 …
调查:多数网友最难忘的…
大跃进及文革时期语文教…
求索语文教育的基础
语文教育:创新之路怎样…
考生用古文字写作文续:…
最新热门    
 
语文课文应该怎样选? 为何不爱学鲁迅文章?

时间:2009-8-20 11:52:06  来源:不详
政治性,因而,如梁实秋一类作家的作品自然被排斥在正统教材的大门之外,相反,鲁迅的文章则是语文教材的必备之选。

 

  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语文教材的内容选用逐渐增加了许多过去不被接受的作家作品。据统计,在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分别有92篇和89篇,占所有课文的20%16.8%,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同时,许多老语文教材一直沿用的作品却陆续退出了课本,比如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等。

 

  为新中国语文教育起到奠基作用的叶圣陶,第一个正式提出将小学的 “国语”和中学的“国文”统一定名为“语文”。他在《国文百八课》一书的序言里写道:“一个青年将来必将和各种各样的文字接触,如果只顾到目前情形的适合,对于他们的将来也许是不利的。犹之口味,他们目前虽只配吃甜,将来难免要碰到酸的、苦的、辣的东西。预先把甜、酸、苦、辣都叫他们尝尝,也是合乎教育的事。 ”这段话形象地表达了叶圣陶的语文教育理念,开放意识、人文精神应该成为编写语文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有评论认为,语文教材作为传递人类精神财富的特殊凭借物,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在不断发展和演变,并逐渐积淀成为一种独特文化。梁实秋文章首次入选语文教材恰恰是反映了这种文化的变迁。

 

  站在“语文”的角度来选择文本

 

  梁实秋作品的入选与鲁迅作品的减少,被设置成了直接的因果关系。关于鲁迅的文章,赞成减少与反对减少的声音,各有论据。

 

  在几代中国人的记忆中,《药》和《为了忘却的纪念》一定留有十分清晰的印象,但是,它们都不再是人教版新版语文教材的选择,留下来的三篇分别是《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这一结果,使得质疑鲁迅的声音又一次集体出现。甚至有消息称,在如今的中学校园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不过,根据记者了解,所谓鲁迅将逐渐被“踢”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鲁迅的文章仍然是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被采用篇数最多的作家作品。初中语文教材的各个版本都收录了六到七篇鲁迅的文章,包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孔乙己》、《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