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
盲人与城管争斗中受伤倒…
儒学研讨会:“国学热”…
四川大学成立儒学研究院
成中英:新时代儒学何去…
上师大成立国际儒学院 …
衡水市举办:儒学大师董…
儒学在全球化趋势中的历…
宋志明:儒学的价值究竟…
复旦大学与日韩大学联合…
最新热门    
 
儒学与城市文明对话:城市中的孝

时间:2009-12-1 23:30:14  来源:不详

 

  肖波:文艺复兴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做“自然害怕真空”,那么今天我们是否能用这句话来套用一下,“城市排斥孝道”?确实,中国文化长期是一种重农文化,中国的农村记载着中华民族生存的大部分时间。农业生产依赖土地,所以农民安土重迁。古代农民的个人经验,对收获有着重要作用,这是一种古代农民生产生活的方式。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只能是这样一个样子:在家庭,由于长辈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子辈必然会对他尊敬,仰赖有加,父母是绝对的权威,所以从孝义来说,首先要强调奉养,要善事双亲,提供衣食住行的条件;还要讲求孝敬,此“敬”出自内心,使双亲愉悦。

 

  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取而代之的:城市很拥挤,现在可能已经没有几个能容纳几代人居住的大宅院了;城市很忙碌,一大早就去挤公共汽车,中午不一定回得来。所以晨省昏定呢做不到,跑到高堂面前问安呢,也难有这个可能;城市竞争很激烈,自己的生计,已难以讨得,更难说自己有本事养活父母,是不是?城市节奏快,领导可能随时派你去出差,你要讲“父母在,不远游”,那也不行。还有一个就是城市文化的侵蚀,市场规律、利益追求等等,它肯定要发挥作用,会在人的思想行为中反映出来。所以“孝”这种曾经的温情脉脉的东西,在此时显得很苍白,很无奈。尤其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孩子越生越少,而老年人越来越多,满街银发。这种情况下,一个孙辈对为数众多的长辈包括祖辈、父辈的行孝确实很难。所以面临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冲击,城市文明现在已经成为社会主导文化的时代,我们确实应该认真思考E时代的孝文化,人间真情,究存何处、如何发展的问题。但我们仍然认为,孝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它依然大有用武之地,只是要完成从传统孝文化到现代孝文化这样一种价值重构。

 

  李泰健:1990年我第一次到中国,到现在共来了13次,但每一次过来都会令我吃惊,发展太快了。真的很惊讶!当然在各国现代化、城市化的过程中也都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重物质的物质主义;还有急速发展的都市化,在都市里边的人的集中,就像刚才林教授说的不是三代住在一起,而是最小单位的一代居住在一起。这样一个小家庭,两个人还要上班。而且,每一个人还“原子化”(个体化)。所以,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

 

  人类是一个关系性的动物。最基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然后生儿育女,又成了一个亲子关系,成为一个家庭;推衍开来,这样的家庭又变为社会,变成国家了。在农牧时代的背景下,传统性的“孝”就已经形成了。产业化使得以前传统的孝开始动摇了,到了现在的这个信息时代,就像刚才肖教授说的E时代,我们要是不继续努力的话,“孝”也会消失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孝感学院举行的这个孝文化国际会议是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林:要想办法让邻里之间知道、熟悉。

 

  主持人:黑龙江省文明办去年曾总结哈尔滨市某些社区的经验,在全省普遍开展“邻里节”活动,我还曾应邀前往举行关于邻里关系、伦理的演讲。该活动旨在推进现代邻里关系和谐发展,其中一项活动就是主动敲开邻居家门,加强了解和交往。

 

  李:刚才说的“敲门运动”在韩国也进行着。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刚才讲的老龄化、孩子越来越少这样两大问题。据我了解,中国(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而韩国呢不是以法的形式规定的,很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