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大型佛乐舞蹈《四海普宁…
钱汉东:走进台儿庄
《财经》主编胡舒立辞职…
“老兵方阵”走进北师大…
从“少林功夫走进世博会…
11月7日 陆皓东英勇就义…
花鸟虫鱼看世界:晚清的…
第三届“晚清国家与社会…
让世界优秀文化走进中国…
“汉唐乐府”走进北大百…
最新热门    
 
走进晚清士人的心灵——中华读书报访谈杨国强先生

时间:2009-12-19 10:39:28  来源:不详
就是一地碎片。章太炎说一地铜板要用索子串起来。历史材料本身是一片片的碎片,有了历史学家主观的思索,这些碎片才可以编连起来。而真正使他意识到这些编连的作用的,正是在跟随陈旭麓先生读研究生期间。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那一段历史里,是士人主导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同时士人自身又嬗蜕于这种变迁之中。

 

  读书报:您在政教系学的那些毕竟跟您的兴趣不合,您跟陈旭麓先生读研究生,才是真正开始进入近代史研究的领域吧?

 

  杨国强:我原来的兴趣是古代史,在那时我整个知识结构里比较熟悉一点的也就是古代时期。但是大学毕业的时候,分配我去教党史。那时候教党史的只能讲三分四分真话,作为一门学问很难做得下去。因此教了三年书以后,我去考研究生。就此进入了近代史。

 

  当时考研究生,多少是想换一种生存状态。而真正使我对近代这段历史有了一种好奇、热衷和痴迷的,是我的导师陈旭麓先生引导和影响的结果。入陈先生门下之前,我对近代史并没有非常大的兴趣。但随陈先生读史的三年,中国人在19世纪后期以来古今中西相争相克的历史剧变里彷徨、磨难、急迫、焦虑、独断、顾此失彼,以及中国人在这个过程里的取新卫旧、除旧布新和新旧之间的两头不到岸,都成为入眼入心而挥之不去的题目,使读史的后人不得不一遍一遍地翻耕。这样读史,心境是很苍凉的。

 

  陈先生不指定你去读什么书。他给我们讲了两个学期,每个星期讲一次,他上课从来不用讲稿,据说他上课前一天什么事都不做,就是思考下一天讲述的内容。因此登坛说法,可以从容讲来而有条有理,引人入胜,而且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意思。他用“新陈代谢”四个字为脉络来概括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在那个时候,曾是振聋发聩的。如果说他有一个体系,“新陈代谢”就是他的体系,与此前几十年熟见的那个体系相比,表达了一种独得之见。他把晚清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解释为一种近代化的过程,其间既包含了他数十年治史的累积和求索的累积,也代表了80年代中国人对历史的反思和沉思。

 

  作为一个学生,我深深地受益于陈旭麓先生。虽然我现在下笔,有时已经会越出陈先生的理路和论域之外,但正因为有了他的启导,我才能继续走下去。经过他那一段,才能形成我今天对历史的理解。所以至今想到陈先生,我仍然有一种同二十多年之前一样的学徒意识。

 

  我想,在陈先生门下的三年里,老师留给我而至今仍在受用的东西,大概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点,他给了我一种因思辨而能看历史深入一层的视角。这是一种很难用文字表达的东西,但对于史事的认知,有这种东西和没有这种东西结果会很不一样。它能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