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柏峰:读书此法甚好
金春峰:弘扬孔子之诗教…
周喜峰:清代东北赫哲等…
刘海峰:简评《明代科举…
王向峰:透过史籍读沈阳
冯雪峰:一介文人
刘海峰:“第五届科举制…
金春峰:怀念任继愈先生
韩毓海 王登峰:在诵读…
齐勇峰:《文化产业振兴…
最新热门    
 
侯乃峰:读《简牍帛书通假字字典》琐言

时间:2010-3-31 10:49:01  来源:不详
 

  我在读书期间经常翻查何琳仪老师的《战国古文字典》(中华书局,1998年版),刚开始时还想当然地以为其中每个字的考释意见都是何老师自己的研究成果。后来在何老师主讲的“殷周金文研究”课上,对于哪个字是由哪位学者最先考释出来的,何老师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方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原来有些说法是其他学者最先提出来的。而即使是何老师自己的考释意见,《战国古文字典》也不予注明出自哪篇文章,———当然,我也理解,凭何老师一己之力,加上体例及篇幅的限制,想要做到这点实际是很困难的。但后来再查阅《战国古文字典》时,心里常免不了会不无遗憾地想:以何老师遍览群书的功底,如果能在每个字下标明此字考释意见的最早出处,会给吾辈后学提供多大的方便啊。不知白先生在这点上是不是与在下深有同感,在其新著《通假字典》中不厌其烦地详细注明了释读意见的出处。此种做法,无疑为后来再做类似工作提供了经典范例。

 

  而此种做法的好处,自我读到《通假字典》那时起就真切地感受到了。上年岁末,我偶然发现《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从政(甲篇)》第8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季庚子问于孔子》第10简可以对读的“严则失众”一句,其实可以用《论语》中两见的“宽则得众”作为辞例支撑。杨泽生先生2006年3月20日在简帛网发表《〈上博五〉零释十二则》一文,虽然已经读为“严则失众”,然所举书证中并未提及“宽则得众”一语,因此我当时就写了篇补充札记,对此说予以进一步论证。当我读到《通假字典》后,很自然地想起查对一下自己所掌握的情况是否准确。结果赫然发现,《从政》篇中读为“严”的字下,按语指出陈剑先生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从政〉篇研究(三题)》(第三届国际简帛研讨会论文,2004年4月,MountHolyokeCollege,U.S.A)一文中最早释读出来的。过了几天,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上发布了陈剑先生此文(2008年2月28日)。拜读之后,方知陈先生文中不仅读其字为“严”,而且也早就注意到《论语》中的书证,明确指出《论语》“宽则得众”与简文“严则失众”之语相反相成。在确认自己做了“无用功”后,除了有些可惜之外,恐怕更多的就是与《通假字典》相见恨晚之感了。《通假字典》这种做法的方便之处,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对于不涉及古文字研究,仅从思想史、学术史、文献学、历史学角度研究简帛的学者来说,《通假字典》不仅具备简帛文字最新考释成果索引的功能,还可以作为了解简帛文献中古文字考释定论的快捷有效的途径。

 

  《通假字典》取材于楚帛书、信阳简(仅收第一组《墨子》逸篇)、九店简、郭店简、上博简(一)至(五),这些都是书籍类楚简帛,有些可与传世典籍互相对读,是简帛文献中学术价值最高的,同时也是当前学术界无可争议的研究焦点。对于仅从思想史、学术史、文献学、历史学角度研究简帛的学者来说,他们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也大都聚集在以上这些简帛材料中,而对于其他可以验证古文字考释的零星散乱的材料不甚了解,更谈不上研究。而《通假字典》所收录的简帛文字的释读意见,却是放在整个古文字考释环节中进行考察的,基本涵盖了当前古文字学界对以上这些书籍类简帛文献的最新释读成果。也就是说,仅从思想史、学术史、文献学、历史学角度研究简帛的学者,参考此著即可基本了解到古文字学界对以上这些简帛文献文字考释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基本了解到哪些是可以作为定论直接使用的,哪些是尚无定论不能引用的,从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通假字典》在这方面有功学林之处,相信很快就能体现出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