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国民阅读调查:金庸位居…
故里之争,赵云之后又该…
《名家书札与文坛风云》…
京剧名家于魁智称春晚劳…
“国宝老师”霍懋征辞世…
被诗歌“俘虏”了一辈子…
曹操非夏侯氏后裔 找曹…
真实的孔子:不讳言草根…
桂林收藏家52幅名家合作…
评剧名家高金元收徒 精…
最新热门    
 
名家之后读名家之作:汪曾祺偏爱《葡萄月令》

时间:2010-4-23 23:30:01  来源:不详
  读着父亲的文章,我的眼前立刻也闪现出一双手,同样长满老茧,同样也是一双女人的手。那是谁的手呢?不用思索,不用联想,那双手就是我母亲的手!要知道,我所见到的我母亲的手,是和我们家的佣人王妈的手没有什么两样的,当然也和那几位女人的手没有两样。从我懂事的时候起,我就注意到了我母亲的那双手,那双因长期操劳而长满了老茧的手。它给我的印象是永久的,从几十年前到如今,从母亲活着的时候到她去世16年后的今天,每当我闭起眼睛的时候,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就会出现在我的眼前。

 

  父亲散文集里还有很多好的文章,但无论是哪一篇,都没有能够给我留下这么深的印象。从读那篇文章的时候起,这种印象就产生了,而这种印象一直保存到现在。感谢父亲的文章,感谢今天得到的机会,使我能够把我母亲的手,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呈现给大家。 2010.4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北大教授,文学大师。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青春之歌》与我

 

老鬼(杨沫之子)

 

  今年母亲去世已经整整15周年了。人进入六十以后,格外地怀念自己儿时的光阴,也格外怀念养育了自己的母亲。

 

  1958年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母亲的《青春之歌》出版了。并且一下子轰动全国。但对我,一个11岁的小男孩来说,很不以为然。当时还同时出版了几部有影响的书。如《林海雪原》、《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红日》等。都比母亲的书更吸引我。我不喜欢读《青春之歌》,觉得不打仗,没意思,看不下去。

 

  那时我很左,以为母亲的书有小资产阶级情调,尽是谈情说爱,不革命,很为母亲感到丢人。内心深处特别希望自己母亲是个女八路,腰里掖着盒子枪。电影《青春之歌》看后,也不满意,觉得虚假。后来下乡插队多年之后,思想有了巨大变化。又认为《青春之歌》说教味儿太浓,太革命,太左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