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国民阅读调查:金庸位居…
故里之争,赵云之后又该…
《名家书札与文坛风云》…
京剧名家于魁智称春晚劳…
“国宝老师”霍懋征辞世…
被诗歌“俘虏”了一辈子…
曹操非夏侯氏后裔 找曹…
真实的孔子:不讳言草根…
桂林收藏家52幅名家合作…
评剧名家高金元收徒 精…
最新热门    
 
名家之后读名家之作:汪曾祺偏爱《葡萄月令》

时间:2010-4-23 23:30:01  来源:不详
 

  我真正认识母亲书的价值还是在母亲去世后,母亲的后老伴李叔叔给我讲的。他说多年来极左思想统治文坛。文艺要写工农兵,突出工农兵已成定律。谁若违背这一方针,都没好下场。比如最早冲破这一框框的陈学昭,曾以一个知识女性为主角写了个长篇,还是解放前写的。结果被打成右派,开除党籍,劳改多年。而母亲则很幸运。她同样把一个知识女性林道静作为了主角,却获得成功。可能是母亲真实再现了一二·九时代的一群进步青年形象,引起了很多有类似经历的知识女性共鸣。所以迅速受到全社会的认可。今天看这部书,尽管有左的痕迹,还是把母亲那代如何参加革命,如何在革命斗争中成长比较客观地写了出来。

 

  作为儿子,我怀念母亲主要还不是因为她写了什么书,有多大名气。而是因为她给了我生命,并两次把我从病危中抢救过来。而自己呢?在“文革”中母亲处于困难之际,却从背后给了她一刀。为了去越南前线当英雄,不惜踩着母亲的身体爬,还美其名曰“大义灭亲”。可后来自己遇到几次大灾大难,都是母亲出面帮忙。特别是她的晚年,给了我那么多的关爱、信任和提携。我缺钱,她给我钱;我缺住处,她给我住处;我缺关系,她给我提供关系……还给我写了不少信,歪歪扭扭的字迹里面浸透着对我的挂念和关爱。临终前多次呼唤我的小名,令我的心颤抖。

 

  如今,母亲已经离开我15年了,依旧享用着她的恩泽。15年了,母亲的大羽绒服还在为我御寒;母亲的粗毛线帽子还保护着我耳朵不冻;母亲的书籍词典稿纸等还供我书写文章之用;母亲的名气还常常波及我,一次次让我沾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尝到了作品不被人喜欢的滋味。《烈火中的青春》印数还不到一万,对母亲的《青春之歌》有了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母亲和我是两代人,两代人的青春之歌非常不同,却同样都充满着献身精神。

 

  杨沫(1914-1995年),已故著名女作家。曾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等职。她的代表作《青春之歌》,曾由作者改编为电影剧本,拍成同名电影上映。主要作品还有《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杨沫文集》等。

 

接我到这世界上来的人

 

萧耘(萧军之女)

 

  当今世界我不知道还有谁同我一样——是由父亲接生的。他是医生吗?不,他是作家,他的名字叫萧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