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欺市扰民的唐代宦官:古…
李开周:古代的“高考移…
[国学入门]“蜗居”:古…
专家:古时楚婚姻不重媒…
陈正贤:古代笔记中的西…
木斋新见:古诗十九首是…
李涛:古代正变观念研究…
傅璇琮:古典文化普及读…
任国征:古代文言家训在…
白丁:古代官场的年龄潜…
最新热门    
 
齐霁:古今戏剧中的屈原形象——写在端午节之际

时间:2010-6-13 11:50:19  来源:不详
。人间天国虽然很难看到,但寄予理想是无可厚非的。现在想来,中国的悬幻作品古已有之,完全可以拍出《阿凡达》的电影效果。

 

3

 

抗战形势需要借屈原以呐喊

 

如前所述,今人对屈原的理解,基本上以郭沫若先生的观点为依据。因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是其历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在他写《屈原》话剧之前,他已经解决了屈原两大形象的识别问题。其一,定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者;其二,把屈原作为孔子“仁政”的代表人物。他的爱国形象与主张仁政的形象是一致的。因为,他想以楚国为中坚力量,在六国推行仁政来统一中国,从而与“虎狼之秦国”的武力统一中国区分开。而他一生的拒秦之举,恰恰与中国的上世纪40年代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大形势相仿,所以,才有了郭沫若要写《屈原》一剧的时代需要与革命动力。借古喻今,借历史说现实,恰是郭沫若的长项,因为他对历史颇有研究。

 

按郭沫若先生自己的说法,《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中国现代戏剧史专著《中国现代戏剧史稿》认为,通过“南后诬陷”这一突变,屈原一生的悲剧性已被凝聚在一个具体事件中了。政治斗争采取了人格污蔑的方式,保民兴楚的大业毁于顷刻之间,伟大高尚的灵魂被卑污的小人践踏,智慧和忠诚在昏庸面前失去了作用,这正是屈原一生悲剧的戏剧化的表现,遭此巨变时,从屈原那可与日月争光的心胸中喊出的是:你陷害的不是我……是我们的楚国,是我们整个儿的赤县神州呀!郭沫若借屈原的呐喊,喊出了抗战军民的心声。《屈原》在当时的重庆演出,震撼了所有的观众,起到了鼓舞抗战士气的巨大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