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大陆徐吉伟蒙席被祝…
西班牙托莱多壮观的圣体…
中国藏学家、活佛代表团…
以侠乱国 中国历史上的…
中国古代的学历情结 清…
多所高校知名教授所承担…
方铭:一个思想者的书—…
甘肃省第二期伊斯兰教界…
中国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
最新热门    
 
中国青年报:愿汪晖事件和朱学勤事件共启学术转机

时间:2010-7-15 11:38:45  来源:不详
的前方就是闹剧。

 

  首先,请以我们的态度切断这种惯性。两封公开信,尽管立场并不一致,但我们愿意从中提炼出共同的对学术的诚意。两次抄袭指控,一用真实身份一用网名;两位当事学者,一个保持沉默,一个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将撰文回应,并“非常希望启动调查机制”——但我们愿意相信指控者和被指控者都珍惜自己治学者的身份和尊严。

 

  有了意愿,有了相信,事件才有可能往良性方向发展。

 

  其次,请相关学术机构在处理这两起事件时表现出足够的智慧,以切断这种惯性。一套好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回避纠结缠绕的学界恩怨,激发事件潜在的积极意义。而欠妥当的方案,或者一味拖延、拒绝正面解决,则将放大事件潜在的伤害力量,进一步割裂中国学术界。

 

  总之,我们所期待者,不要以派系之争掩盖问题的实质,不要以诛心之论裁定相关发言者的动机,也不要因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而坐失良机。

 

  民国报人张季鸾为《大公报》撰写《本社同人旨趣》,提出“四不”办报方针。他写道:“第四不盲……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

 

  “吾人诚不明,而不愿自陷于盲。”张季鸾的这句话,我们今日呈现于版面,用以自勉,也用以寄望于学界诸君。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