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教案资料 >> 正文
2009年各地模拟试题精选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20世纪中国农会制度的变
解读20世纪中国工农运动
最新热门    
 
2009年安徽省文综卷历史部分解析

时间:2009-7-10 21:11:49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宋体">

 

 

12.下列四图反应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试卷总体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题。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图片类试题,首先要注意从图片中提取有关的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辨别,去伪存真。本题图片所展示的信息全部在图片中,①中有行省可以判断为朝,②中有道,可以判断为朝,③中有楚、吴、鲁等,可以判断为春秋时期,④中郡县制的全国推广在统一以后,故A项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行政单位的发展变化。

 

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试卷总体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涉及知识点较为常见,属于中等题。

 

【答案】C

 

【解析】做好此题首先要确题干要求所限定的关键词语“中央集权”,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筛选、辨别,去伪存真。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A项和B项都强调统治者要实行“德政”,C项强调的是思想上的统一,符合题意,即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项反对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及中央集权的概念。

 

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园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试卷总体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题。

 

【答案】Bw.w.w.k.s.5.u.c.o.m

 

【解析】这是一道图表类试题,首先要看懂图表,纵轴和横轴分别代表什么以及图例说明,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从图表来看,第一次高峰时期大致在公元8世纪初,根据时间来确定选项。顾恺之在东晋时期,吴道子在唐朝,张择端在北宋,郑板桥在朝,

 

【考点定位】考查中国古代艺术(绘画)发展概况,各时期著名的艺术家代表。

 

15.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试卷总体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试题较难。

 

【答案】B

 

【解析】这是一组图片类试题,首先要注意从图片中提取有关的信息,然后根据题干限定语对题肢进行取舍。四个备选项都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生活,教育、发型、婚俗、交通,通过对比所学知识发现,“反清革命色彩的”只有发型──剪辫子。清末民初,辫子成了落后、愚昧的象征,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内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故B项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社会的巨变及内涵。

 

16.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w.w.w.k.s.5.u.c.o.m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试卷总体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题。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文字材料类试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提供的有效信息:抗战时期、延安、一个大批等数量词语以及原因等。把这些有效信息组合在一起即可得到一个结论,抗战时期的延安意义重大,而延安之所以重要则是因为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世界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

 

17.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试卷总体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题。

 

【答案】D

 

【解析】做好此题先看题干提供的有效信息:时间是公元前453年、地点是雅典、涉及的内容是政治制度、评价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结合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雅典的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B、C两项不全面,故D项正确。

 

18.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们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试卷总体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题。

 

【答案】C

 

【解析】解好这个题不仅要读懂题意,而且还要联系大的历史背景。美国独立战争的启蒙思想是欧洲启蒙运动的那些思想,《常识》在这里强调的是反对君主世袭制,所以他的理论依据是天赋人权,故C项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启蒙思想及对美国政体的影响。

 

19.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试卷总体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涉及知识常见,属于容易题。

 

【答案】B

 

【解析】这道试题较易,只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即可作出正确解答。首先这个学说“企图毁灭上帝”,然后是这个学说被严复推崇,联系教材可知,进化论否认上帝造物说,严复翻译《天演论》在中国宣传此学说,故B项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概念“进化论”和严复在推动中国思想近现代化方面的贡献。

 

20.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B.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

 

【试卷总体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题。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型试题,首先要读懂材料的内涵,然后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找到与教材的结合点,最后做出判断。越来越强大的军事集团的相互关系······引起国际关系恶化,A、C两项已经不符合题意。联系不结盟运动诞生的背景是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故判断关系为互相对峙。

 

【考点定位】考查19世纪60年代的国际关系。

 

21.图4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A.“怎么会这样?”

 

B.“糟糕的战争!”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试卷总体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试题稍难。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漫画类试题,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看透漫画的表意和寓意。从漫画展示的直接信息来看坠毁的战斗机和坠亡的战士预示了战争的结果,而这副漫画又出现在特定的时间(20世纪60年代后期)特定的地点(越南),联系教材可知是美国陷入了侵略越南的战争泥潭,寓意着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考点定位】考查以越南战争为切入点考查美国的对外政策,兼有考查时政之意。

 

22.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试卷总体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文学常识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答案】A

 

【解析】A项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B项是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C项是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D项是从法国兴起的荒诞派文学代表,1952年贝克特创作。

 

【考点定位】考查西方的文学艺术成就。

 

 

35.(22分)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换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朗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会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国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服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12分)

 

【试卷总体评价】本题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测试能力的考查目标,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解析及定位】本题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即现代化史观。以中日两国在向近代化演进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表象(材料中涉及到的目的、成员组成、考察的内容等)为载体,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深入分析、探讨中日两国在向近代化演进过程中的差异,通过解答,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实现了对学生的再教育。

 

【参考答案】(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


(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36.(3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绺(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10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应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分)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分)

 

【试卷总体评价】本题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测试能力的考查目标,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解析及定位】此题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为背景,考查了我国古代及近、现代的对外开放。第(1)问除了历史常识外,还通过对南宋和清初政策的对比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第(2)问考查了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原因及影响;第(3)问以一组数据为线索,考查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1)市舶司;十三行。南宋外贸税收丰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可减轻百姓负担。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因受到严格限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发展,具有被动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