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教案资料 >> 正文
正确理解“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
罗斯福新政教学课件
美国罗斯福新政专题设计
刘永红:以“内容标准”
周明学:罗斯福新政教学
袁训利:浅析“罗马法的
夏辉辉:以“洋务运动”
俄罗斯不满独联体部分国
俄罗斯:重新为斯大林正
最新热门    
 
以“罗斯福新政”为例,探讨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时间:2010-4-14 11:00:44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最优化。怎样最优化?一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以问题方式引导他(她)学习,最终学会学习,二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突出重点,科学设问,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大胆创新,积极参与,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最优化;整合资源;创造性思维;促进发展

 

 

新课程最大的两个改革:一是更新教材使用观念,由过去的“教教材”或“照本宣科”的旧观念向“用教材教”或“因材施教”的新观念转变;二是课堂教学模式由注入式、静听式向启发式、探究式、活动式演进。这就要求教师从课程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取舍、整合、开发、运用课程资源,并优化教学设计和授课模式、方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课程目标,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率,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近来,听了不少课,总觉得在这方面教师不是很重视。下面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探讨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问题。

 

一、把握课程目标,理清标题关系,形成粗的知识链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指导,很少让学生有先预习、自学的过程,而学生也很少去尝试,或者根本不去尝试,即使有自学过程,但也不知道怎样会自学,自学要达到什么目的和要求,仍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始终摆脱不了老师和教材的束缚,如果要讲启发式教学,最多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某一知识点提问,学生作答,根本没有形成学生自己的思维逻辑和知识链。那么怎样实施这一过程并取得一定效果?一是给自学时间,二是教师给出自学问题,但问题必须是粗线条的,即本课讲什么(大标题)?课文是怎样展开的(小标题)?请设计本课的知识结构?例如,在“罗斯福新政”一课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本课的内容是讲“罗斯福新政”,是通过三个小标题来展开的,即临危受命→实施“新政→摆脱危机困境。如果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用自己精炼的语言重新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上升为新政背景(临危受命),突出“危”→新政内容(实施“新政”),抓住“新”→新政结果和评价(摆脱危机困境),理解“摆脱”,则本课的教学任务就已经完成了一半,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重组语言文字和知识结构,表明已经逐渐学会了怎样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并初步取得了成效,从而培养了兴趣,长此下去,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所以,一个好教师除了教好书之外,还应该多在学习方法上加以引导。

 

二、整合资源,突出重点,设问适度

 

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资料回放太多,设问过繁,拓展太深,好像每一知识点都要分析、提问、作答,不分主次,搞得学生整堂课非常紧张、疲惫,课后问学生学习效果,则一脸茫然,而真正需要解决、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掌握,因为最后时间不够。怎么办?分清主次(本课和小标题)、合理分(配)时(间)、围绕重点、整合资源、适度设问。例如,在“罗斯福新政”一课中,首先,应该把主要时间、资源、问题摆在新政的内容、特点、结果和评价上,而不是新政的背景,因为前一课已经涉及了。其次,“临危受命”一标题的重点是新政的背景,可以先回放美国经济、社会危机资料(教师设计),引言资料→设问:当时美国面临什么情况?→答:经济、政治危机。美国人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罗斯福当总统?→答:美国人需要摆脱危机,改弦易辙;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丧失民心;罗斯福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新政”,给美国人带来了信心和希望,赢得了民心。至于罗斯福的渊博知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没必要重点去拓展、提问,最多回放其生平简介就可以了。这既掌握本标题的重点,又节省了时间,为下面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提供时间保证。

 

三、充分利用课文的新情景材料,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兴趣

 

新课程和旧课程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在于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兴趣和实践训练。例如,每一课都有资料回放、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学习延伸、丰富图表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并没有有效地运用,要么是无分析、无取舍、无问题地让学生去看;要么是教师分析太多、讲述太多、提问太多,一手包办。怎样利用这些新情景材料来组织教学呢?首先,教师自己在备课中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处理,做到“懂、透、化”,懂,就是要读懂材料。透,就是要透彻理解材料的知识背景、编写意图等。化,就是要对材料理解达到举一反三并能运用自如的程度。然后,在课堂中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和思路,引导学生朝“懂、透、化”的方向去思考、分析、答问、讨论、运用。例如,在“罗斯福新政”一课中,学思之窗──关于1935年罗斯福签署的“社会保险法”和国会通过的“财产税法的材料,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两法的内容是什么?属于哪一方面的措施?这两法对解决当时美国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对后世又产生什么深远影响?当然,课文中或课文外相关的新情景材料比较丰富,并不是每个材料都拿来这样去做,应该进行合理的取、舍、增。

 

四、科学设计提问层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复杂思维过程,而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后天培养和训练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相结合,应重视搜索隐性内容,以丰富显性内容。显性内容是指教材中明显体现出来的内容,隐性内容是指没有直接明显体现出来而隐藏其中的内容。例如,在“罗斯福新政”一课中,关于“实施新政”可以这样设计低、中、高难度的问题:新政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低难度,显性内容)? 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中难度,虽然是显性内容,但必须要根据措施的内容,才能理解其目的)?新政有什么特点(高难度,隐性内容,因为只有通过分析、比较、概括、语言提炼等思维过程,才能得出其特点:新、政府干预经济、措施比较全面实效)?同样,对新政的评价也是如此。

 

总之,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最优化有二个基本标准:一是效率与效果,即在具体的时间条件下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取得最大限度的效果;二是促进发展,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使他(她)们学会学习,勤于思考,主动探究,大胆创新,积极参与等全面发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